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失乐园》隐喻的认知分析.doc

《失乐园》隐喻的认知分析.doc_第1页
1/2
《失乐园》隐喻的认知分析.doc_第2页
2/2
《失乐园》隐喻的认知分析路易斯说,隐喻是诗歌的生命原则,是诗人的主要文本和荣耀。巴克拉德说,诗人的大脑完全是一套隐喻的句法。费尼罗撒指出,隐喻是自然的揭示者是诗歌的实质(束,2000:120-1)。因此,诗歌的创作离不开隐喻的使用。诗人常常通过隐喻来制造优美的意境、传递深刻的内涵,让读者放飞思想的缰绳,任意驰骋,与诗人产生共鸣。约翰.弥尔顿(1608-1674)是 17 世纪英国最伟大的诗人。《失乐园》,这首史诗成功地奠定了诗人在英国文学史中的地位,被誉为是继乔叟和莎士比亚之后英国文学中第三位最重要的诗人。《失乐园》取材自《圣经·创世纪》,由无韵诗体写成,具有独特的语言特点。诗歌中多样的,复杂交织的文体特征和丰富的隐喻表达正是其崇高风格的体现。因此,出现了大量有关《失乐园》的讨论,这些讨论都是从传统的修辞学和文学批判的角度进行讨论的,而从认知视角解读却很少。有鉴于此,本文从认知视角探究约翰.弥尔顿的隐喻结构的叙事策略,运用概念整合理论分析《失乐园》文本的内涵及其革命主题,并用概念隐喻理论去分析 GOD IS LIGHT(上帝是光明),HAPPINESS IS LIGHT(欢乐是光明);EVIL IS DARKNESS(邪恶是黑暗),SADNESS IS DARKNESS(悲伤是黑暗)这些隐喻表达。通过讨论发现:第一,Fauconnier 和 Turner 提出的概念整合理论对《失乐园》隐喻性文本极具解释力。因为,人们的认知和心理机制大致相同,对每一部文学作品的推断和评估须整合其作者对世界的独特体验。第二,通过分析弥尔顿诗作中的光明和黑暗隐喻,约翰.弥尔顿的隐喻并非仅仅是语言层次的体现,而与认知隐喻思维相关。《失乐园》中的隐喻源自我们日常生活中基本的概念隐喻,同样它们也是基于作者个人对世界的体验。第三,本讨论证明了概念整合理论和概念隐喻理论是有效的,强有力的认知工具,可以很好地运用到诗歌阐释和意义构建中。实际上,《失乐园》分析中加入认知视角不会排斥传统的讨论方法。相反,这些方法都是彼此互补的,多元的视角有助于提高史诗分析的整体质量,深度和广度。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失乐园》隐喻的认知分析.doc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