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初探《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初探 论文摘要:计算机应用基础是中职学校的公共基础课程之一,是各专业学生都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课程的目标是培育学生对计算机科学的认知和实践能力,能够利用计算机来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及工作效率。初学者在学习这门课中出现了那些问题和老师在讲课时遇到了那些问题。解决这些问题是完善这门课程教学和学习的关键。 论文关键词:公共基础课程 应用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3.5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在这个科技水平不断提高,信息技术迅速进展的社会,计算机已经不再是单纯的高科技产品,而是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于人们的生活和学习当中。所以每个人都需要在一定程度上了解计算机基础知识,掌握基本操作,能够使用一些软件解决实际问题。计算机应用能力已成为职业和岗位要求的必备能力,学习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其基本应用就成了全国各中职学校所有专业的公共必修课。 1、课程现状和问题 在教学当中,本课程的内容都给学生全面细致的教授。在我校,由于学生提前上岗实习,对基础课程进行压缩,大多专业由原来的一年 120-150 学时完成变成了一学期大概 60-80 学时完成该课程的学习,出现课时少、内容多的现象,尤其是上机实训的课时,尽管现在在教学方式上不断改革优化,但问题还是没有完全得到解决。以下是和教学相关的几个事项分析。 (1)对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内容的分析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有计算机的基础知识、Windows、Word、Excel、PowerPoint、网络基础知识、多媒体等。有部分内容专业性很强,大部分的学生都不太感兴趣。对有些较多使用的应用,如:Office,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又表现的比较轻松,但往往操作得不是很熟练。 计算机这门学科更新进展变化的比较快,书本的内容往往都已经过时了,有最前沿知识的书少之又少。有些内容冗余繁杂,学生在自己看书后也没有切实的体会。教材没有专业特色,与专业应用联系不紧密。无论何种专业均是统一教材,统一教学内容,没有较强的专业针对性。 (2)对教学对象的分析 在我校中职生和大专生都学习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因学生的能力层次不同,在教学内容上的深度也是不同的。很多同学都是初中学习不仔细,来到中职混时间,认为上机都是上网,爱好聊天打游戏,部分的学生有抵制学习的情绪,他们在学习的时候或多或少都有一些外力的影响。他们的学习甚至是被动的。 再一个学校学生都是来自四面八方的。同为高职生或是中职生,受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