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病理科的中国式尴尬 都是钱闹的?新闻文章排行榜2025-09-03 健康界分享到核心提示:健康界独家专访美国 MD 安德森癌症中心教授谈东风,共话中美两国病理进展的差异。 近日,香港联合医院一起罕见的严重医疗事故,在病理界引发热议。该院一名病理科医生于 8 个月内,发出 118 份错误病理报告,包括多次“看漏”癌细胞,致患者延误治疗达 9 个月,其中 17 名病人需修改或重新制订治疗计划,3 名病人死亡。 香港大学李嘉诚医学院 病理学 系主任吴吕爱莲认为事件十分“罕见”,看漏癌细胞更是“大错误”,通常数千份报告中才有 1 宗。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瑞金医院病理科医生笪倩也用“重大失误”来形容此事。 在中国,医院病理科一般不直接与病人和家属打交道,所以公众很少知道医院里还有这样一个专门的科室。此次香港联合医院病理科的重大失误,让医院里这样一个重要的科室走进公众的视野。 在医疗界,病理学被称为“医学之本”,病理医师是“医师中的医师”。钟南山院士曾说:“临床病理水平是衡量国家医疗质量的重要标志”。没有强有力的病理科,就不可能形成有影响力的临床专科。这些都说明病理学在医学中的作用及病理医师的重要性。在美剧《豪斯医生(House M.D)》里,有一场外科医生和病理科主任因为某个诊断结果彼此对骂的戏,颇为精彩。无论是外行还是内行,都能感受到病理科在美国医院的权威和地位。 然而,中国内地病理事业的进展却不容乐观。据安徽医科大学病理讨论室主任孟刚介绍,目前很多基层医院病理科成了“角落科室”,病理人才流失、短缺现象严重,有些基层医院病理医生“几近绝种”。2025 年时任卫生部部长陈竺在全国卫生医政工作会议上点名批判了多个进展落后的学科,病理学科就是其中之一。病理学进展的滞后,已成为整个医疗行业进展的“瓶颈”。 病理学自诞生的那一刻起就担当起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之间的桥梁角色,她既是基础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又直接参加、指导临床的诊疗过程,是临床医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那么,为什么偏偏病理这个行业在中国遭遇进展瓶颈?美国的病理科、病理医生的地位如何?两国病理医生在培育模式上有何差异?病理科室与其他科室的合作如何?带着这些问题,健康界专访了著名病理学家、美国 MD 安德森癌症中心教授谈东风。 谈东风早年师从中国病理学奠基人伍忠弼教授,1987 年在国内完成了硕士和博士学业,后又远赴美国多所著名医学院校和机构深造,1998 年获得美国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