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数学事业的标志与缩影 虽然走过了 110 年,北京大学仍然迈着青春的步伐。 一个世纪又十年,多么漫长的回望。清政府《奏拟京师大学堂章程》中留下这样的文字:“京师大学堂为各省之表率,万国所瞻仰,规模当极宏远,条理当极详密,不可因劣就简,有失首善体制。”虽然,写下这文字的政府,面临内忧外患,虽然,使京师大学堂萌动的“百日维新”在镇压下失败,但孕育中的大学,却成为变法的仅存硕果,获得了历史的机遇。 一个世纪又十年,多么峥嵘的岁月。抗争,奋斗,追求,梦想,北京大学和她苦难的民族相伴,上下求索。为了现代化的彼岸,心中的理想从没有模糊,脚下的步伐从没有彷徨。 一个世纪又十年,多么骄人的足迹。大师荟萃,学术繁荣。薪火相传,英才辈出。在中国大学体制和精神演进中,一个又一个“第一”,镌刻在她走来的路途上。 欣逢北京大学一百一十年华诞,北京大学新闻中心在中华读书报辟出专栏,以为一百一十年仍然朝气蓬勃的北大画下素描,留下剪影。 作为中国国立大学中最早建立的数学系,北大数学堪称是中国现代数学研究和高等人才培养历史的标志与缩影。历经 95 年几代人的艰苦创业、辛勤耕耘,北京大学的数学学科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逐步成为以基础数学为核心、理论与应用并举的教学科研基地,学术力量雄厚,人才辈出,硕果累累。北大数学科学学院及其前身北大数学系曾经培养并汇集着一大批优秀人才,不仅有蜚声海内外的老一辈数学家江泽涵、段学复、程民德、廖山涛等(均为中科院院士),还有新中国自己培养的数学家张恭庆、姜伯驹、丁伟岳、文兰、王诗宬等(均为中科院院士)。我国计算机界的许多拔尖人才也是北大数学系毕业的,如曾任北大计算机研究所所长、汉字激光照排技术的创始人王选院士,北大计算机科学系杨芙清院1士,曾任北大信息中心主任的石青云院士,计算机科学技术专家高庆狮、戴汝为、周巢尘、张景中、沈绪榜、李未、李启虎(均为中科院院士)。许多北大数学学院(及其前身)的毕业生成为国内外高校和研究机构的教学和科研骨干,还有不少毕业生成为高新技术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和技术骨干。 今天的北大数学科学学院已发展成为国内外公认的中国数学重要中心之一,是中国数学走向世界的重要桥梁和世界数学了解中国的窗口。 蔡元培“钦点”为北大第一系 辛亥革命成功的第二年,民国政府批准京师大学堂改称北京大学,著名翻译家严复出任首任校长。两年后,前清进士、英国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