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间“街坊饭堂”靠一只鸡火了 19 年!在市场竞争激烈的广州,能够经营数十年的餐厅其实不多。在西关老城区龙津路附近,有一家经营了 19 年的老牌餐厅——“创发”。她不仅成功地从一家茶餐厅转型为粤菜餐厅,还在光复北路这条三线公路上经营得有声有色。能够在以“挑剔识食”著名的西关地屹立19 年,探究其原因,也很简单,就是出品味道稳定、价格实惠。这样的“街坊饭堂”,谁会不爱?从茶餐厅到粤菜餐厅在龙津路附近的街坊,大抵都知道位于光复北路的创发餐厅,但若果你用手机搜索关键词“创发餐厅”,往往却会出现“创发茶餐厅”。一开始小记还以为是软件资料录入错误,后来听老板娘文姐介绍,原来这个“茶餐厅”才是“本名”。文姐说,在“变身”成粤菜中餐厅前,创发本是一家只有 100 多平方的茶餐厅。那是1996 年,原本是搞服装批发生意的文姐,因为当时经济式微,自觉服装生意逐渐走下坡后,开始萌生转行的念头。适逢当时文姐到香港游玩,发现香港的茶餐厅颇具特色,模式新颖且生命力强劲,同时广州也掀起一股茶餐厅风潮,永盈茶餐厅、成记茶餐厅等都在广州经营得有声有色,这使文姐打起了开茶餐厅的主意。在香港考察了一圈后回到广州,经过细致筹谋,最终在 1996 年 12 月,在现今创发餐厅这个位置上,开了一家“创发茶餐厅”。上世纪 90 年代初,做港式茶餐厅的人少,在光复北路这条老城区三线公路上开餐厅的更是少之又少,因而文姐的创发茶餐厅一开业就人气十足,30 多个餐位每天都能满座。当时的创发茶餐厅,出品上除了港式茶餐厅标志的鱼蛋粉、云吞面以外,还有位上的碟头饭和明档烧腊。据说,当年她家一碗云吞面要价 12 元,也吸引不少街坊帮衬。既然经营状况良好,又为何要转型做粤菜餐厅呢?文姐解释,全是“利润”的原因。当时做餐饮的人都很老实,无论是原材料还是价钱都相对现在公道。为了打造一家正宗的茶餐厅,文姐当年可是专程到香港找来供应商,提供港式云吞面和云吞皮,每天从香港新奇供货,云吞也是用香港特供的云吞皮每天新奇包制,单单是原材料和人工就已经占去很大一部分。想想在上世纪 90 年代已经卖到 12 元一碗的云吞面,减去高昂的原材料成本,利润很微薄,加上身在老城区,能够有如此消费劲的市民不多。因此,对比起店内一直都有提供的小炒类菜式,文姐发现粤式小炒在老城区特别受欢迎,加之与港式云吞面相比,原材料成本低很多,利润可观。尝到甜头后,文姐决定转型为粤式中餐厅。在开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