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共4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1页共4页《上市公司赚钱排行榜》问答厦门大学会计系汪一凡一、盈利不是代表公司赚钱了吗,为什么还要搞个《上市公司赚钱排行榜》?这是个让当代会计人很难堪,不少人羞于向世人承认的超级历史误会:净利润确实不能代表公司赚钱了!近百年前,在“全盘西化”的大环境中,中国会计界放弃自己“现金导向”的正确传统,从西方引进“应计制”,便走上了用“净利润”来自欺欺人的漫长历程。“净利润”是个“什么也不是”的概念,既不反映收到的现金,也不反映支付的现金,却被人们误以为代表“赚钱”。“假作真时真亦假”,《皇帝的新衣(会计版)》从此悄然拉开帷幕。现在已经真相大白,真正的“赚钱”其实是:公司经过某个特定期间的生产经营,刨除外部来源(股东投资和债权人贷款)引起的现金变化后,手中多出来的现金。也就是说“内生性”的现金增量才是自己赚出来的钱!二、怎么计算公司赚了多少钱?这完全可以从财务报表中计算得到。在现金流量表主表上有四大板块,构成公司的全部现金流,即:1、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2、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3、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4、汇率变动对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的影响;把公司看作是一个“现金池”,刨除“3、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其余的三大板块之和,就是公司自己在本期赚到的钱,我们称之为“溢余现金”。为了具备和净利润在口径上的可比性,还要计算付过债权人利息后,专属于股东的那部分“净溢余现金”。就一般企业而言,“财务费用”包括利息净支出、汇兑损益、手续费、现金折扣等,上文“汇率变动对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的影响”就是这儿的“汇兑损益”既然已经包括在“财务费用”中,可以不重复计列;另外还要用“应付利息”的年度变化额(年末余额-年初余额)来对“财务费用”进行调整,以便反映实际支付的现金。综合这样的分析,便有:净溢余现金=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财务费用–应付利息(年末余额–年初余额)]这样得到的就是专属于股东的“净溢余现金”,俗称“净赚钱”。它说明公司是不是为股东赚到钱了,可作为评价上市公司业绩的核心指标。三、怎样看待投资与赚钱的关系?股市上有个糊涂观念:正在大把烧钱投资的公司才是高速成长的公司。人类常识告诉我们,考察公司业绩的指标只能是“赚了多少钱”,而不是“作了多少投资”,因为这些投资的最终目标还是“赚钱”:无论怎么折腾,最后都要交代“赚钱了没有”,赚钱才是硬道理!第2页共4页第1页共4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2页共4页任何投资在没有变现以前,总是存在风险的。就象“一个鸡蛋的家当”故事,听起来很美,但致富的前提是:在整个过程中无论是蛋还是鸡都能很顺当地相互转化,没有“鸡飞蛋打”的现象发生,一直到现金“落袋为安”。考察公司是否赚钱,要和一定的期间相联系。对于已经进入正常运营的公司,一年或一年以上的考察周期就是适当的。我们当然愿意相信公司的投资将来会赚出钱来。但无论如何,如果公司在过去的1年中确实没有赚出钱来,公司在过去的2年中确实没有赚出钱来公司在过去的3年中确实没有赚出钱来…公司在过去的N年中确实没有赚出钱来这更是谁也否认不了的事实,这些公司在这段期间是没有资格被称颂的。而且不赚钱的周期越长,人们就越有理由怀疑该公司是个现金黑洞,这就需要公司管理层想方设法来“自证清白”。可是,除了让传说中已经赚钱的资产实实在在地生出钱来以外,这个证明的难度太大了,因为把现金花出去,是人人都会做的;把现金真正赚进来,就不是人人都有这个本事了!以下的两个等式,您怎么让人相信自已就偏偏是属于第一个等式,而不是第二个等式?!1、公司正在大把花钱=公司正在快速扩张2、公司正在大把花钱=公司是个现金黑洞四、为什么说净利润是个误国误民的业绩指标?百年梦醒时分,我们恍然大悟,过去满怀虔诚地从西方“取经”,取到的却是学术垃圾。《上市公司赚钱排行榜》用数据告诫人们:赚钱才是硬道理,净利润严重误导市场资源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