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发展生物能源树种原料林的潜力和对策摘要: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能源匮乏日趋严重,新型清洁生物能源受到人们重视。鉴于我国生物能源树种丰富及发展潜力巨大的现实,本文分析了我国发展生物能源树种原料林的现状和潜力,指出了目前发展生物能源树种原料林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我国发展生物能源树种原料林的对策。关键词:生物质能;能源树种;原料林;发展潜力;问题与对策能源是社会发展之本,当代人类文明的发展是建立在以化石燃料利用为核心的工业化基础上的[1]。目前化石燃料在现有能源体系中占主导地位,世界上约85%的能源是通过燃烧不可再生的化石燃料石油、天然气和煤来获得[2]。据统计,若按目前的水平开采世界已探明的能源,煤炭资源仅可开采100年,石油30-40年,天然气50-60年,能源短缺问题已成了目前世界各国共同面临的难题。而且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CO2具有温室效应,产生的氮和硫氧化物及其它污染物也严重影响环境,引发物种多样性降低、荒漠化等诸多生态问题,以现有的技术水平还不能完全消除这些影响。因此开发可再生的清洁新型能源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目前世界各国都在致力于开发高效、无污染的生物质能利用技术。据预测,生物质能源将成为未来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到2015年,全球总能源消费的40%将来自生物质能[3]。能源植物是最有前景的生物质能之一,地球上植物种类繁多,现存50余万种[4],其中能源植物就是可直接或间接作为燃料代替化石燃料的可再生资源。理想的能源植物应该是太阳能利用转化率高,具有较高的光合速度和干物质积累能力的植物。我国在生物质能利用方面的研究起步较晚,目前在农业农作物方面的研究较多,对林业木本植物的研究较少。可是,我国幅员辽阔,地域跨度大,水热资源分布各异,森林资源丰富,分布着大量的生物能源树种。因此,发展生物能源树种具有巨大的潜力,这也是我国走上能源可持续利用的有效途径。l以生物质为原料制取燃料能源的优点以生物质为原料所制取的燃料能源是化石燃料的良好替代品,生物质燃料能源较普通化石能源具有许多特点:①原料来源广泛,可利用各种动、植物油作原料。就我国而言,根据科技部中国生物技术发展中心、北京农业大学国家粮食安全研究中心等机构和有关专家调查显示,如果把全国现有的陈化粮、富余的农作物产品,拿来加工石油替代品,相当于再造一个大庆。②污染性低。生物质能燃烧过程中产生的硫氧化物、氮氧化物都较低;所产生的二氧化碳可被植物吸收利用,二氧化碳的净排放量为零,可有效地减少温室效应。③可再生性强。一年生的能源作物可连年种植收获,多年生的木本植物可一年种维持数十年的经济利用期,实现效益高。④相对于普通石化柴油50~65℃的闪点,生物柴油的闪点约为150℃[5],因此其运输和储藏都更加方便安全。2生物能源树种原料林发展的现状木本植物是生物能源的主体,它是最古老的能源物质。国外对生物能源树种的开发较早,始于上世纪60年代,发展于70年代,当时主要利用粮食、甘蔗杆等高能植物制造燃料酒精、生物柴油等。近年来生物能源研究得到较快发展,许多国家都制定了相应的研究开发计划,如日本的阳光计划、印度的绿色能源工程、巴西的酒精计划、美国的能源农场等。美国是世界能源消耗最大的国家,70年代初就开始了对生物能源的大规模研究和开发,70年代末已在东南、西北、东北的森林密集地区建立了3个规模达2000hm2的专供木本能源研究实验林基地。在1980~1998年期间生物质能耗量占全国能源总耗量的比重由2.5%提高到10%~20%。法国目前每年生物质能利用已相当于200万t石油。瑞典能耗中石油的比重由1980年的70%降至1990年的4%,木质能源的比重由1979年的2%上升至1990年的10%[6]。法国、瑞典等国利用优良树种无性系营造短轮伐期能源林。英国利用8万公顷土地专门发展能源林。瑞典提出“能源林业”的新概念,并把1/6现有林用作能源林。我国目前能源树种原料林的利用形式主要是薪炭,早在“六五”期间就把发展薪炭林列入全国造林计划,并进行了薪炭林试点县建设,迄今为至,我国已发展薪炭林540万hm2,薪材超过5200万t油当量,到2010年薪炭林面积将达1340万hm2[7]。我国森林能源已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