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篇电能计量第四篇电能计量第一章电能计量的基本知识第一节电能计量常用名词及定义第二节电能计量装置的基本知识第二章电能表、互感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第一节感应式电能表第二节静止式电能表原理第三节复费率电能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第四节特种电能表第五节互感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第三章电能计量方式第一节有功电能的测量第二节无功电能的测量第三节电能表的联合接线第四章电能表的检定与检修第一节电能表检定装置第二节电能表的检定第三节电能表的自动化检定第四节电能表的检修第五章互感器的试验与正确使用第一节互感器的误差第二节互感器的接线方式及正确使用第三节互感器的试验第四节互感器的现场检验第五节电压互感器二次回路电压降的测量第六章电能计量装置的现场检验第一节电能计量装置的接线检查第二节电能计量装置的错误接线第三节电能表的现场检验第七章电能计量装置的误差分析第一节电能计量装置的综合误差第二节检验电能表时的误差第八章电能计量工作的管理与考核第一节电能计量管理的内容及要求第二节电能计量管理的职责分工第三节电能计量管理的技术考核指标第四节电能计量标准管理第五节电能计量技术机构第六节电能计量装置的技术管理第七节计量法和计量法规第一章电能计量的基本知识电能计量的基本知识涉及基础理论、测量技术、基本概念、误差理论等一系列的知识领域。本章重点介绍电能计量常用名词及定义、电能计量装置的基本知识两个方面的内容。第一节电能计量常用名词及定义【计量、计量学】(1)计量:实现单位统一和量值准确可靠的测量。(2)计量学:有关测量知识领域的一门学科。(3)法制计量学:研究与计量单位、计量器具和测量方法有关的法制、技术和行政管理要求的计量学部分。【量和单位】(4)[可测的]量:现象、物体或物质可定性区别和定量确定的一种属性。(5)[量的]真值:当某量能被完善地确定并能排除所有测量上的缺陷时,通过测量所得到的量值。(6)[量的]约定真值:对于给定的目的而言,被认为充分接近于真值,可用以替代真值的量值。(7)[计量]单位:用以定量表示同种量量值而约定采用的特定量。(8)基本[计量]单位:在给定量制中基本量的计量单位。(9)导出[计量]单位:在给定量制中导出量的计量单位。(10)国际单位制:国际计量大会(CGPM)推荐采用的一种一贯单位制。【测量】(11)测量:以确定被测对象量值为目的的全部操作。(12)测试:具有试验性质的测量。(13)被测量:受到测量的量。(14)直接测量法:不必测量与被测量有函数关系的其他量,而能直接得到被测量值的测量方法。(15)间接测量法:通过测量与被测量有函数关系的其他量,才能得到被测量值的测量方法。【计量器具】(16)计量器具:可单独地或与辅助设备一起,用以直接或间接确定被测对象量值的器具或装置。(17)计量装置:为确定被测量值所必需的计量器具和辅助设备的总体。(18)[计量]标准:按国家计量检定系统表规定的准确度等级,用于检定较低等级计量标准或工作计量器具的计量器具。(19)工作计量器具:用于现场测量而不用于检定工作的计量器具。(20)积分式[计量]仪器:将一量对另一量积分,以确定被测量值的计量仪器。【计量器具的特性】(21)准确度等级:符合一定的计量要求,使其误差保持在规定极限以内的计量器具的等别或级别。(22)量程:标称范围的上下限之差的模。(23)测量范围:使计量器具的误差处于允许极限内的一组被测量值的范围。(24)标准[工作]条件:为性能试验或保证测量结果能有效地相互比对而规定的计量器具的使用条件。(25)灵敏度:计量仪器的响应变化除以相应的激励变化。(26)稳定度:在规定条件下,计量仪器保持其计量特性恒定不变的能力。【误差】(27)测量误差:测量结果与被测量真值之差。测量误差可用绝对误差表示,也可用相对误差表示。(28)绝对误差:测量结果与被测量(约定)真值之差。(29)相对误差:测量的绝对误差与被测量(约定)真值之比。(30)器具误差:计量器具本身所具有的误差。(31)人员误差:测量人员主观因素和操作技术所引起的误差。(32)环境误差:由于实际环境条件与规定条件不一致所引起的误差。(33)方法误差:测量方法不完善所引起的误差。(34)系统误差: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