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煤炭工业五年盘点(2003年—2008年)过去5年,是山西煤炭工业发展最好最快、对全省经济社会发展贡献最大的时期,是煤炭经济结构继续优化、发展方式深刻变革的时期,也是煤炭工业发展成果惠及广大人民群众最多的时期。5年来,全省煤炭行业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省委、省政府走出“四条路子”、实现“三个跨越”的战略部署,努力在集团化、清洁化、多元化、现代化、内涵式发展上下工夫,全省煤炭工业发生了深刻变化,逐步走上了转型发展、安全发展、和谐发展的轨道,为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与2003年相比:1、全省矿井数量减少46.7%,由4878座减少到2598座;452325149555426581426123765577300003500040000450005000055000600006500070000万吨200320042005200620072008图-1山西煤炭产量增长趋势煤炭年产量增长46.7%,由4.5亿吨增加到6.6亿吨。2、煤炭年出省销量增长76.7%,由3亿吨增加到5.3亿吨。3、煤炭行业年销售收入增长3.85倍,由722亿元增加到3500亿元。4、煤炭行业实现利润增长3.9倍,由65.3亿元增加到320亿元;上缴税收增长3.7倍,由88.5亿元增加到415亿元。2990735543432824664152781533242000025000300003500040000450005000055000万吨200320042005200620072008图-2山西煤炭出省销量增长趋势153.8239.6351.7449.6558.27350100200300400500600700800亿元200320042005200620072008图-3山西煤炭行业利税增长情况5、国有重点煤炭企业职工年人均收入增长1.9倍,由15130元增加到43988元。6、全省各类煤矿单井平均规模提高了3倍多,由7.4万吨提高到36万吨左右。46.776.7385378050100150200250300350400%图-42003-2008年山西煤炭总量和效益指标增幅对比产量增幅出省销量增幅销售收入增幅利税增幅图-5山西国有重点煤炭企业职工年人均收入增长情况15130205662704031968356724398805000100001500020000250003000035000400004500050000200320042005200620072008元图-6山西矿井数量和单井规模变化趋势4671429542783194280625989.513.916.832.23628.30500100015002000250030003500400045005000200320042005200620072008座0510152025303540万吨矿井数量单井规模7614925039448494201002003004005006007008009001000亿元200320042005200620072008图-7山西五大煤炭集团非煤产业销售收入变化图7、五大煤炭集团非煤产业销售收入由76亿元增加到942亿元,五年增长了11倍多,非煤产业占销售收入的比重由23.6%提高到43.4%。8、煤炭生产百万吨死亡率由2003年的1.18下降到2008年的0.42,为同期全国百万吨死亡率的35.5%。图-8山西和全国煤炭生产百万吨死亡率对比4.173.082.8112.0411.4851.1821.180.980.9050.8450.740.42012345200320042005200620072008人/百万吨全国山西五年来,全省煤炭行业全面推进结构调整、采煤方法改革、资源整合、关小建大、矿井机械化改造、煤炭产销调控、安全标本兼治等方面作了大量工作。1、认真推进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政策措施试点。理顺行业管理体制,建立资源和生态环境补偿机制、煤矿和产煤城市转产转型机制、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开征可持续发展基金等重点工作进展顺利。2008年,征收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基金166亿元,累计征收269亿元。2、大力推行煤炭资源整合。2005年8月在全国率先开展煤炭资源整合工作,全省市以下煤矿数量由整合前的4389座减少到目前的2598座,整合压减矿井比例达到40.8%;9万吨/年以下的矿井全部淘汰;全省保留矿井全部图-9山西煤炭工业资源回收率变化图3150.4856.9663.846469.8901020304050607080200320042005200620072008%实行了资源有偿使用。3、大力推进采煤方法改革。地方县及以下煤矿投入200多亿元,全部实现了壁式开采;年产量60万吨以下矿井实现了“一井一面”;产能在30万吨/年以上的矿井数量达到919座,占全部矿井数量的35%。全省累计建成高产高效煤矿37座,占到全国的21.64%,其中,千万吨级的井工矿井4座。煤矿采区资源回收率由31%提高到69.89%。4、加快建设煤矿瓦斯监测监控、生产矿井产量监控和井下人员管理“三大系统”。5、建立和完善资金来源多渠道、保障方式多层次、管理和服务社会化的煤炭行业社会保障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