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共10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1页共10页上世纪50年代,中国一直无法自行生产吉普车,初期的吉普主要是指解放战争时期遗留下来的美式军用吉普(附图1),而在1955年以后则主要为从苏联进口的GAZ-69系列车型。随着60年代初期中苏关系的恶化,吉普车的国产化就成了亟待解决的大事。于是,中央军委发出指示:一定要尽快开发出部队装备用车,以满足国防建设的需要。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呈报李富春副总理,建议以研制成功"东方红"轿车的北京汽车制造厂为基地,生产轻型越野车。1961年元月,国防科委批准了上述建议,确定生产车型型号为210(附图2),这就是今天战旗系列车型的鼻祖。附图1:美威利斯吉普附图2:北京210吉普车第2页共10页第1页共10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2页共10页该车在外部结构上明显受MB/GPW的影响:只是水箱护罩格栅改为横条,引擎盖改为弧型线条;车辆底盘和车身布置和MB/GPW类似,在车门处也只有一个缺口。引擎已改为仿“伏尔加”的直列4缸.51.5KW的发动机(492Q)。驱动桥的结构和“东方红”轿车相同,使用左右两部分半桥在中间拼合。方向机、变速器、分动器结构和GAZ-69相似。在此后的两年中,北京汽车制造厂组织精兵强将,全力开发试制新中国的第一代轻型越野车。到1963年4月,先后试制出300多辆BJ210轻型越野车,后经部队使用和试验后得到一致好评。1964年,在全国新产品展览会上获得一等奖。之后,在一次军委扩大会议上,部分参加过抗美援朝的部队首长和高级将领观看并试坐了BJ210后提出一些意见:BJ210只有两个门,上下车不方便,而且车身偏小,不符合军用指挥的实战要求。当时担任我军副总参谋长的张爱萍上将指示,在BJ210的基础上,设计一种车身稍大、四门、双排座、宽畅舒适的军用指挥车,其性能指标不能低于嘎斯69。仅隔半年时间,BJ211和BJ212两个样车便诞生了。在试制BJ212时,正好赶上开全国人代会,各大军区的司令员都来京开会。会议期间,他们对BJ210、BJ211和BJ212进行综合评定,最终大家一致认为BJ212各项性能比较突出。于是,罗瑞卿总参谋长拍板定案,决定选用BJ212。1966年初,总参谋部、总后勤部和国家科委的代表和专家对BJ212进行了全面鉴定。结果认为,BJ212的主要技术指标和性能指标均达到设计要求,动力性、燃油经济性等甚至超过了苏联嘎斯69的水平。1965年BJ-212系列越野车正式定型,分为两种型号BJ-212和BJ-212A型。BJ-212型第3页共10页第2页共10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3页共10页为五座乘用车。双侧车门的布置和形状;车子后座后紧接与车身后侧壁同高的货台;行李箱布置在货台下,于车后开门;主油箱布置于行李箱下,附油箱布置于驾驶员座位下,通过驾驶员座位旁的转换开关切换供油;这些特点和GAZ-69相似。BJ-212A后座顺车身侧壁布置两排折叠座椅,定员8人,和GAZ-69M相似。在车重基本相同的情况下,BJ-212比GAZ-69在发动机功率方面有长足的增加,从55马力增加到75马力。所以,车辆的机动性.通过性.最大车速均有提高。和当时世界各国军队普遍装备的吉普车相比,,BJ-212比起华约的GAZ-69还要先进一些。从此,开创了我国自行生产汽车的新局面,北京212登上了历史舞台,北京212在全国全面开花,行驶在我国的城市、乡村、公路、矿山,成为那个时代的象征。定型后的BJ-212,从“文化大革命”初期开始大规模生产。1966年8月后,毛泽东在北京多次接见“红卫兵”。其中1966年11月10日第7次和11月26日第8次是乘BJ-212沿东西长安街和西郊机场的跑道行驶,“检阅”汇集在街旁的百余万“红卫兵”(附图3)。附图3:毛主席乘坐北京212检阅红卫兵BJ-212广泛地装备解放军部队,主要用于指挥员的乘用车,也有一些用于武器运载平台和其它用途。而它逐步为地方领导机关和企事业单位使用则是从70年代初开始的,按照当时规定,只有县团级以上的单位才能配备,这给BJ-212增添了特殊身价的色彩。作为70和80年代中国最常见的“官车”,拥有者都不遗余力地装饰车辆,力图使车辆符合自己的身份和地位。比如:加装沙发布---毛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