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2012·长沙学业水平检测)鸦片战争时期,魏源编撰的《海国图志》是当时介绍西方历史地理最详实的专著。该书在序言中阐述的主要思想是()A.师夷长技以制夷B.中学为体,西学为用C.提倡民主与科学D.实业救国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解题关键是抓住材料中“鸦片战争时期”“魏源编撰的《海国图志》”两个关键信息。在这本书中魏源阐述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答案:A2.(2011·漳州学业水平检测)鸦片战争后萌发的新思想主要“新”在()A.觉察到空谈义理无助于解决实际问题B.面对社会现实呼吁革除弊端C.抛弃“天朝上国”观念,开始关注世界D.主张学习西方,寻求强国御侮之道解析:本题考查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能力。新思想的核心内容即“向西方学习”。A、B、C是新思想萌发的背景。答案:D3.李鸿章自称“一生风雨裱糊匠”,他裱糊屋子叫____;“材料”是____。()A.清朝封建统治西方先进科技B.清朝封建统治君主立宪制度C.清朝封建统治民主共和D.清朝封建统治火药、枪炮、养兵练兵之法解析:李鸿章是洋务派的代表,洋务派主张利用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维护清朝的统治,所以“屋子”指清朝统治,“材料”指西方先进科技。答案:A4.鸦片战争以来,中国备受列强凌辱,有识之士开始关注世界形势,力图“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逐渐将中国引向近代化的道路。中国迈出近代化历程的第一步是()A.林则徐编译《四洲志》B.魏源编撰《海国图志》C.洋务派“师夷长技”的思想付诸实践D.戊戌变法解析:洋务派“师夷长技”的思想付诸实践,即洋务运动。洋务运动使中国迈出了走向近代化的第一步。答案为C。答案:C5.“师夷长技以制夷”与“师夷长技以自强”的主要区别在于()①根本目的完全不同②思想向实践转化的程度不同③提出者的阶级立场完全不同④影响不同A.①②B.②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解析:本题结合魏源和洋务派的阶级属性和政治主张来回答。他们都是地主阶级的知识分子,都以维护清朝封建统治为己任。因此,在阶级立场和根本目的方面是一致的,故排除①③。答案:B6.19世纪末的中国面临瓜分豆剖的危机,应当如何自救?当时先进的中国人对这一艰深的时代课题做出的最符合时代潮流的回答是()A.师夷长技以制夷B.中学为体,西学为用C.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D.师夷长技以自强解析:19世纪末,为挽救民族危机必须进行改革自救,洋务派的实践证明,“中体西用”不能挽救中国,必须改革政治体制,不能单纯学习西方技术。C项是维新派的主张,维新派要求在中国实行君主立宪,从制度上学习西方。答案:C7.(2012·汕头学业水平检测)近代有篇文章回顾中西文化争论,说:“盖在昔日,仅有制造或政法制度之争,而在今日已成为思想上之争。”“今日”是指()A.鸦片战争时期B.洋务运动时期C.戊戌变法时期D.新文化运动时期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解答本题主要把握材料中“今日已成为思想上之争”。A、B两项都属于材料中的制造之争,C项属于政法制度之争,而D项则属于思想之争。答案:D8.我国著名的文学家巴金在其不朽的名作《家》中描写了孔教会会长冯老爷遭到以觉慧为代表的新知识青年的猛烈批判。这一历史现象应发生在()A.洋务运动时期B.戊戌变法时期C.辛亥革命时期D.新文化运动时期解析:本题考查学生依据材料分析判断问题的能力。依据材料中的“孔教会会长冯老爷遭到以觉慧为代表的新知识青年的猛烈批判”这一关键信息,可以判断出是新文化运动中反对旧礼教、批判儒家传统思想的内容。答案:D9.(2012·福州期中)新文化运动与欧洲启蒙运动都产生了巨大影响,其共同点有()①都正面批判了封建思想②都引发了一场大规模的资产阶级革命运动③都促进了自然科学的发展④都属于资产阶级的反封建斗争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解析:新文化运动未引发资产阶级革命,排除含②的选项即可。答案:C10.(2011·济宁高二期末)1917年,《新青年》2卷6期发表了胡适的《朋友》:“两个黄蝴蝶,双双飞上天。不知为什么,一个忽飞还,剩下那一个,孤单怪可怜。也无心上天,天上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