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科综合·物理试题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座位号、报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将条形码贴在答题卡上对应的虚线框内。2.第Ⅰ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第Ⅱ卷用0.5mm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书写作答,在试题卷上作答,答案无效。3.考试结束,监考人只将答题卡收回。第Ⅰ卷(选择题,共42分)一、选择题(本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5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第6~7小题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1.如图所示,一根横截面积为S的均匀长直橡胶棒上均匀带有负电荷,设棒单位长度内所含的电荷量为q,当此棒沿轴线方向做速度为v的匀速直线运动时,由于棒的运动而形成的等效电流的大小为A.qvB.C.qvSD.【答案】A2.如图甲所示为一列简谐横波在t=0时刻的波形图,图乙为质点P的振动图象,则A.该机械波的传播速度为10m/sB.该波沿x轴负方向传播C.在t=0.25s时,质点Q的加速度小于质点P的加速度D.在t=0.25s时,质点Q的速度小于质点P的速度【答案】C3.某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n圈所用时间为t,已知:地球半径为R,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g,引力常量为G。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这颗人造地球卫星离地面的高度B.这颗人造地球卫星做圆周运动的线速度C.地球的平均密度D.这颗人造地球卫星做圆周运动的角速度【答案】B【解析】人造卫星的周期,轨道半径r=R+h,人造卫星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由万有引力提供:,在地球表面有,地球的密度:,解得:,,,故B正确,AC错误;M是未知量,故D错误。4.如图所示,匝数为10的矩形线框处在磁感应强度B=T的匀强磁场中,绕垂直磁场的轴以恒定角速度ω=10rad/s在匀强磁场中转动,线框电阻不计,面积为0.4m2,线框通过滑环与一理想自耦变压器的原线圈相连,副线圈接有一只灯泡L(4W,100Ω)和滑动变阻器,已知图示状况下灯泡正常发光,电流表视为理想电表,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此时原、副线圈的匝数比为4:1B.此时电流表的示数为0.4AC.若将自耦变压器触头向下滑动,灯泡会变暗D.若将滑动变阻器滑片向上移动,则电流表示数增大【答案】C5.如图所示,两根等长光滑金属杆AB和CD相互平行,斜靠在竖直墙壁上固定不动,倾角为θ,一个圆筒从金属杆的上部以初速度v0滑下;若保持两金属杆倾角不变,将两金属杆间的距离减小后固定不动,仍将圆筒放在两金属杆上部同一位置以初速度v0滑下,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圆筒受到弹力作用,该弹力是圆筒发生形变引起的B.将两金属杆间的距离减小后,圆筒下滑的时间变短C.将两金属杆间的距离减小后,两金属杆对圆筒的支持力的合力变小D.圆筒越长,圆筒下滑到下部BD处时的速度越小【答案】D【解析】圆筒从金属杆的上部滑下过程中,受到重力、两金属杆的弹力作用,其中弹力的施力物体是金属杆,A错误;因为金属杆光滑,圆筒不受摩擦力作用,圆筒匀加速下滑的加速度大小可根据牛顿第二定律:mgsinθ=ma求得,在金属杆倾斜角度不变的情况下,将两金属杆间的距离减小后,下滑的加速度不变,可知B错误;将金属杆间的距离减小后,每根金属杆对圆筒的支持力减小,但它们的合力不变,仍为mgcosθ,C错误;圆筒越长,圆筒加速下滑的位移越小,下滑到下部BD处时的速度越小,D正确。6.在空间中水平面MN的下方存在竖直向下的匀强电场,质量为m的带电小球由MN上方的A点以一定初速度水平抛出,从B点进入电场,到达C点时速度方向恰好水平,A、B、C三点在同一直线上,且AB=2BC,如图所示。由此可见A.电场力为3mgB.小球带正电C.小球从A到B与从B到C的运动时间相等D.小球从A到B与从B到C的速度变化量的大小相等【答案】AD7.如图甲所示,在粗糙的水平面上,一质量m=1kg、可视为质点的滑块压缩一轻弹簧并被锁定,滑块与弹簧不拴连,解除锁定前滑块在P处。t=0时解除锁定,计算机通过传感器描绘出滑块的速度–时间图象如图乙所示,其中Oab段为曲线,bc段为直线,在t1=1s时滑块已经在水平面上滑行x=4m的距离。在滑块运动方向上与P相距7m的Q处有一竖直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