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初中生厌学心理研究》研究方案《农村初中生厌学情绪的成因及转化对策应用研究》研究方案主研:赵友梁王宇明马治淮贺劲松付丽华一、课题的界定农村初中学生。县城以下的乡镇初级中学学生。厌学情绪:是学生对学习以及与学习有关的事表现出厌倦甚至厌恶的心理现象。厌学情绪在中学生身上主要表现为:学习动机不强烈,学习兴趣弱,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缺乏主动性;不愿意去班级上课,经常借故迟到、早退,甚至无故缺课;即使是到班级上课也是“身在曹营,心在汉”不愿意听课,往往是走神、睡觉,甚至是捣乱,严重扰乱课堂纪律,使教学无法正常进行;他们对一切学习活动如练习、作业、考试等漠然臵之;如强迫其学习,则会有痛苦、紧张、焦躁的情绪出现或言行出现对抗及无所谓态度。厌学情绪的极端表现是顶撞、打骂老师,逃学和离家出走。二、课题的提出(一)课题产生的背景小锟,男,14岁,八年级学生。初一成绩一般,处于班级的中等水平。自从进入初中二年级以后,成绩下降。父母在上海务工,每年才能回家见一次,由外祖父管理教育。今年九月,租房到街道居住。最近,上课的时候不专心,自习课上经常与其他同学说一些与学习无关的事情,多次不交作业不,还常常在课堂上吃零食,老师多次教育,没有多大变化。偶尔有不到学校的情况出现。小萍,女,今年15岁。小萍读小学的时候,父母感情不好,最终离异。她和姐姐都由父亲抚养。初中一二年级,她的学习成绩位于全班中等第1页共14页水平,其他方面也还可以。最近几个月,发生了较大变化,数学课还在认真学习,其它课程几乎已经放弃了。小涛是一名九年级学生,今年14岁。他从小聪明伶俐,学第1页共11页习成绩优秀,可到了初中,初一时成绩还是很好,处于班级的上等水平,到了初二,随着功课难度的加深,他的学习成绩开始下降。因为考试成绩差,多次遭到家长责骂,老师的批评。一次,班级一个同学告诉他,网上有许多游戏很好玩,因而迷恋上网,有时候,深夜起床,上网玩游戏。最近,他就觉得心里特别烦躁,经常说头痛,不想上学。上课也是无精打采的,提不起精神,老师讲到哪里都不知道。老师对他多次批评教育,都无济于事。他不愿意听课,不愿意记笔记,特别是英语课,拿起课本就烦。近年来,我国屡次发生中小学生因课业负担过重、心理压力过大而导致的骇人听闻的事件。这些事件的发生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引发了对我国教育制度、考试制度、评价机制等问题的广泛关注。同时,“农村初中厌学学生”也成为一项紧迫的研究课题,日益为人们所关注。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全面实施,它给无数师生带来了福音。然而,我们在为素质教育大声喝彩的时候,同时也为不少青少年忧虑,在教学中我发现现在的中学──尤其是农村中学中,有一部分学生缺乏学习的动力,没有明确的学习目的,抱着“玩玩混混”、“看看瞧瞧”的态度,甚而对一向视作“宝”的分数也不再看重。对此,教师也在犯难,“这书怎么越来越难教了”、“学生精力老是集中不起来”。不难看出,“厌学”已成了制约教育教学工作的瓶颈之一。这个学习阶段可能塑造一个第2页共14页人的性格和影响一个人今后的命运.这个尴尬的成长阶段,不合适宜的出现厌学心理,是我们的同学、家长和老师所不愿面对但又不得不去面对的棘手问题。(二)问题的归因1.缺乏理想,毫无目标有的同学认为学习是为父母、老师学的,对学习没有需求欲,因而没有动力,这部分学生的学习处于被动状态,通过老师严格要求、家长强制,他们也能完成学习任务,则贪玩好动的天性主宰了他们的学习生活。有的学生对学习有认识,但其看法是消极的,甚至是错误的,他们从家庭或者社会那里接受了“读不读书都一样的思想”,认为读书是苦差事,读书无大第2页共11页用,没有读书照样可以做生意赚大钱。那些文化水平不高又做个体生意且财源茂盛的家长们,往往在不经意间误导了自己的孩子,促使孩子厌学而追求享乐。而这种思想在老师的苦口婆心、循循善诱之下,往往被抵消,毫无意义。2.社会的“诱惑”改革开放的社会,市场经济的大潮,五光十色的生活,对青少年学生产生了巨大而多样的诱惑,由于他们思想不成熟,理智不健全,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