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瓦尔巴群岛拍摄地点●10°20°80°N2013-2014学年度上学期第三次月考高一地理试题【新课标】(考试时间:90分钟总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下图为某科考队于当地时间2010年2月28日10时30分在斯瓦尔巴群岛考察时拍摄的照片,右图为拍摄地点位置图。读图回答1~2题。1.图1景观可能反映()A.全球气候变冷B.北极冰盖退缩C.生物种群繁多D.海洋环境污染2.此照片拍摄时,北京时间为()A.3月1日17时30分B.2月28日18时30分C.2月28日17时30分D.2月28日3时30分右图为某日太阳光照局部示意图,其中阴影表示黑夜,虚线为极圈,直线为经线圈,箭头表示地球的自转方向。完成3~4题。3.该日为()A.春分日B.夏至日C.秋分日D.冬至日4.关于图中a、b、c、d四点的叙述,正确的是()A.a点两侧的日期不同B.b点的地方时为18点C.c点的角速度和线速度最小D.d点的正午太阳髙度角最大5.下列有关气压带、风带的叙述,正确的是()A.南半球的信风是东北风B.赤道低气压带南侧是盛行西风带C.高压带均盛行下沉气流D.低气压带均是由于空气受热上升所致6.形成三圈环流的原因是()A.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B.地球的自转C.海陆热力性质差异D.地表的受热不均和地转偏向力的作用7.下列有关季风环流的说法错误的是()A.形成季风的原因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以及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B.东亚夏季风是东南风C.南亚夏季风的成因主要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D.南亚冬季风的成因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2009年7月22日,我国长江流域出现了五百年一遇的日全食天象,下图为日全食的原理图和情景图,回答8~9题。8.有关日全食原理的表述,正确的是()A.日地月接近同一条直线上,它们位置是:日---地---月B.日地月接近同一条直线上,它们位置是:日---月---地C.此时,日地连线与日月连线呈直角关系D.此时,日地连线与日月连线呈等边三角关系9.出现日全食时,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日全食发生区域大地会突然变暗、是观测太阳黑子的最佳时期B.日全食期间电离层可能会出现扰动,导致通信中断或受干扰C.日全食出现时,动物们经常会出现异常反应D.日全食出现时,海洋潮夕会出现大潮读“太阳黑子与温带乔木年轮相关性曲线图”,完成10~11题。10.图中年轮宽度与太阳黑子相对数之间的关系是()A.正相关B.负相关C.成反比D.没有相关性11.此图所反映的问题是()A.太阳活动影响地球降水的干湿变化,进而影响树木生长B.太阳活动发射的电磁波扰动地球电离层,影响树木生长C.太阳活动时,抛出的带电粒子流扰动地球磁场,进而影响树木生长D.太阳活动时,太阳风会在两极地区产生极光,进而影响树木生长下图中各箭头及序号表示太阳、地面、大气、宇宙空间之间的热力作用,其中包括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辐射、大气逆辐射、大气的削弱作用,读图回答12~14题。12.对地面起保温作用的是()A.箭头①B.箭头②C.箭头③D.箭头④13.当大气中的云量和水汽含量增加时()a.箭头①增强b.箭头②增强c.箭头③增强d.箭头④增强A.abcB.bcdC.adD.bc14.地球上近地面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是()A.箭头③B.箭头④C.箭头②D.箭头⑤15.歌曲《祈祷》中唱道:“让地球忘记了转动啊,四季少了夏秋冬;让宇宙关了天窗,叫太阳不西沉”。下列现象不是歌词中的“转动”引起的是()A.昼夜长短的变化B.昼夜更替C.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D.四季更替下图为“某地区山顶与河谷盆地降水量日变化曲线图”,读图回答16~18题。16.图中不能显示的降水规律是()A.山顶日降水量大于河谷盆地B.山腰日降水量大于山顶C.河谷盆地夜雨多D.山顶昼雨多17.产生图示降水日变化差异的根本原因是()A.地形B.太阳辐射C.风向D.坡向18.与河谷盆地相比,山顶白天多雨主要是因为()A.气温低B.气压低C.山风D.谷风下图为某地的多年平均气温—降水图,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9~20题。19.该地气候()A.冬季寒冷少雨B.夏季炎热干燥C.全年高温多雨D.全年温和多雨20.该地的气候类型是()A.热带雨林气候B.亚热带季风气候C.地中海气候D.温带海洋性气候澳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