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文档修改密码:8362839国家级教学团队一、建设目的通过建立团队合作的机制,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开发教学资源,促进教学研讨和教学经验交流,推进教学工作的传、帮、带和老中青相结合,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二、建设内容根据地域分布和行业分布现状,建立老中青搭配合理、教学效果明显、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可以起到示范作用的国家级教学团队,资助其开展教学研究、编辑出版教材和教研成果、培养青年教师、接受教师进修等工作。三、基本要求(高职)1.“双师”结构的专业教学团队组成。主要由学校专任教师和来自行业企业的兼职教师组成,以专业建设作为开展校企合作的工作平台,设计、开发和实施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成效显着。团队规模适度。2.专兼结合的制度保障。通过校企双方的人事分配和管理制度,保障行业企业兼职教师的来源、数量和质量以及学校专任教师企业实践的经常化和有效性;根据专业人才培养需要,学校专任教师和行业企业兼职教师发挥各自优势,分工协作,形成基础性课程及教学设计主要由专任教师完成、实践技能课程主要由具有相应高技能水平的兼职教师讲授的机制。3.带头人。善于整合与利用社会资源,通过有效的团队管理,形成强大的团队凝聚力和创造力;能及时跟踪产业发展趋势和行业动态,准确把握专业建设与教学改革方向,保持专业建设的领先水平;能结合校企实际、针对专业发展方向,制订切实可行的团队建设规划和教师职业生涯规划,实现团队的可持续发展。4.人才培养。在实施工学结合人才培养过程中,团队成为校企合作的纽带,将学校教学管理覆盖学生培养的全过程,保障学生半年顶岗实习的效果;通过学校文化与企业文化的融合、教学与生产劳动及社会实践的结合,实现高技能人才的校企共育;专业毕业生职业素养好,技能水平高,用人单位欢迎,社会认可度高。5.社会服务。依托团队人力资源和技术优势,开展职业培训、技能鉴定、技术服务等社会服务,具有良好的社会声誉。四、推荐、评选步骤与方法1.2010年评审、资助300个国家级教学团队。2.教育部委托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依照国家级教学团队的基本要求,组织本省(区、市)的推荐工作。有15个以上高等职业院校的省(区、市)应至少推荐1个高职教学团队,有40个以上高等职业院校的省(区、市)应至少推荐2个高职教学团队。各省(区、市)推荐名额见附件18。3.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于2010年3月22日前将2010年国家级教学团队推荐汇总表(电子版)发送至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教学条件处;3月30日前将以下纸质材料寄送至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教学条件处:(1)2010年国家级教学团队推荐汇总表(纸质版一份),见附件19;(2)2010年国家级教学团队推荐表(一式三份),见附件20或附件21(请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推荐表和汇总表可从国家级教学团队主页http://jxtd.zlgc.edu.cn/上下载。4.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于3月21-22日登录教学团队主页,为被推荐的教学团队设定账号,并通知被推荐的教学团队于3月22-29日登录教学团队主页,按照要求报送材料。网上报送材料与寄送的纸质材料内容上务必一致。5.教育部、财政部审定立项建议方案,批准立项实施。五、联系方式联系人:邓自洋地址:北京西单大木仓胡同35号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教学条件处邮编:100816电话:010-66096925,66097856邮箱:gaojs_jxtj@moe.edu.cn网站联系人及电话:邓捷010-58581448,13901248921附件18:各省(区、市)推荐名额分配表附件19:2010年国家级教学团队推荐汇总表附件20:2010年国家级教学团队推荐表(高职)附件18:各省(区、市)推荐名额分配表省(区、市)名额省(区、市)名额北京68湖北23天津10湖南12河北16广东16山西6广西6内蒙古4海南2辽宁16重庆8吉林10四川19黑龙江13贵州5上海23云南5江苏29西藏1浙江11陕西20安徽13甘肃7福建10青海2江西7宁夏2山东15新疆3河南10兵团1附件19:2010年国家级教学团队推荐汇总表推荐部门:(公章)联系人:办公电话:手机:E-mail:排序团队名称所在学校团队带头人类别(本科/高职高专)学科门类姓名电话E-mail注:“学科门类”栏本科填至二级类,高职填至所在专业;无法归类的特殊团队填“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