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认真学习工商银行姜建清董事长有关信息化银行主题演讲的通知各行社、省联社各部门、办事处:9月17日,工商银行姜建清董事长在银行前沿大讲堂作了题为“信息化银行建设”的演讲,并进行了互动。根据鄢理事长“建议各行社高管、中层认真读一读并结合我们的实际做一些思考和探索”的批示精神,现将姜建清演讲及互动内容的材料发给你们,请按照鄢理事长的批示精神认真抓好落实,各行社落实情况请办事处收集后反馈省联社办公室。请做好保密工作,妥善保管好该材料,勿外传。省联社办公室2014年9月26日1附:银行前沿问题大讲堂第27讲--信息化银行建设(2014年9月17日)姜建清很高兴今天有这么一个机会来讲一讲信息化银行的建设,这也是关系到我们中国银行业改革发展大计的一个前沿问题,现在也是非常热的一个问题,在这方面跟大家做一些交流和探讨。一、商业银行信息化建设的发展历程2本来我这个标题是从银行信息化到信息化银行,为什么标这么一个头,它是什么意义?所以我讲一下商业银行信息化历程。当下互联网金融大家都知道非常热议,所谓的互联网金融实际上是互联网的技术与金融服务的一个融合,现在大家看到比较热议的就是互联网的企业比较多的,肯定的方面比较多,说是创新者、颠覆者,在另外一方面,我们从事这个行业是传统色彩很浓的行业。我们回过头来看,银行在信息技术应用方面从来不是保守者和落伍者,而是信息建设最早的实践者、改革者和推动者,全世界最早的大型计算机就是由当时美国的宾夕法尼亚大学研发成功的,而那台机器到哪里去了?它最终的使用者是美国银行,当时美国银行把它买去了,他们使用了,大家所熟悉的SWIFT系统,我们银行从业者比较的熟悉,这是1977年夏天开始运营的,它运营当年就为全世界150多个会员国的5000多家的银行提供了实时的清算服务,日均业务量达到300多笔。从我们银行业走过3的科技路程看到,银行在科技方面是最早的参与者、实践者、改革者。互联网一轮的高潮不是现在,在1995年左右就有这么一个热潮,我记得那时候我正在哥伦比亚大学在当访问学者,那时候有一个第一安全银行非常的热议,完全虚拟的,他们就称银行是21世纪的恐龙,然后鼠标来讲彻底打败银行,那时候很多,我记得我看了很多的报纸资料,看了很多的介绍,我回来写了一本美国银行的科技革命,在90年代后半期的时候,那时候已经有这样一些说法了。可是十几年的时间,到现在快20年了(1995年到现在),商业银行的模式不仅没有没落,反而进一步确立了在金融业的主导地位,这里面最重要的就是银行业在因需而变、因势而变,它们在不断的变革和调整,更重要的应该归功于信息技术在银行的经营管理中深入而广泛的应用,使银行的创新服务和风险管理模式的重构成为一种可能。4在中国互联网金融信息之前,国内的商业银行就紧跟信息技术革命的浪潮,持续投入人力和资金,推动了商业银行的信息化建设,在这个过程当中,各家银行它们尽管在进度上有先有后,战略上重点也有不同,但是大体发展的方向是一致的,脉络都是非常清晰的。我们回顾看,在最近20多年的时间,我们中国的一些银行都走过了从一把算盘、一只笔的手工操作,到单机操作,到区域互联,再到网络互联的发展道路,不仅显著提升了对社会公众和金融服务能力,也有利的推动了银行体制机制的变革和各项业务的发展。目前商业银行已经基本完成了银行信息化的建设目标的阶段,正在加速进入信息化银行建设的崭新阶段。从工商银行来看,我介绍一下工商银行的情况,信息化建设的历程,它就是一个索引,和中国其他的银行一样,从1984年成立以来,工商银行坚持科技兴行的战略,就高起点、高标准的建立了科技平台,先后自主研发的四代核心应用系统,实现了信5息技术和经营管理的深度融合,探索走出一条符合国情、行情的信息化建设的道路。所我们的索引来看,主要做了哪些事情:第一,实现了IT大集中。工行的IT大集中在国内同业当中是最早完成的,实现了境内外所有的分支机构和集团所有子公司的所有数据集中处理和统一管理,大概覆盖了1.7万家营业机构,在9.1万台ATM机、140万台POS、4.6万台自助终端上运行,这里面包括国际上还有40个国家300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