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套题满分练61.习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用太阳能光解水制H2可减少碳排放B.用聚乙烯生产快餐盒可降低白色污染C.用如图所示方法可改良碱性土壤D.用Ba(OH)2可消除水中Cu2+等重金属离子污染答案A解析水在太阳能下分解生成H2,不产生碳排放,A正确;聚乙烯的使用为“白色污染”的主要原因,B错误;用熟石灰应改良酸性土壤,C错误;Ba2+本身也属于重金属,有毒,D错误。2.下列有关有机物的说法正确的是()A.甲烷不能发生氧化反应B.乙烯和苯均能发生加成反应C.乙醇和乙酸乙酯都易溶于水D.甲苯中所有原子可能处于同一平面答案B解析CH4可以在O2中燃烧,能发生氧化反应,A错误;CH2===CH2的官能团为碳碳双键,苯中含有苯环,均能发生加成反应,B正确;CH3COOCH2CH3不溶于水,C错误;甲苯分子中—CH3的碳原子为饱和碳原子,与和它直接相连的原子形成四面体构型,故甲苯中所有原子不可能处于同一平面,D错误。3.设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1mol铁与足量Cl2完全反应时转移电子数为3NAB.常温常压下,22.4LNH3中所含的共价键数大于3NAC.1L0.1mol·L-1的Na2CO3溶液中HCO和CO的数目之和小于0.1NAD.2L0.1mol·L-1氯化钾溶液中阴离子所带电荷数大于0.2NA答案B解析1mol铁与足量Cl2完全反应时,铁全部被氧化成Fe3+,转移电子数为3NA,A正确;常温常压下,22.4LNH3的物质的量小于1mol,所含的共价键数小于3NA,B不正确;根据物料守恒,碳元素还存在于H2CO3中,C正确;2L0.1mol·L-1氯化钾溶液中不仅存在Cl-,还存在OH-,D正确。4.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对应所得到的结论正确的是()选项实验操作和现象结论A向某溶液里滴加NaOH溶液并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置于试管口,试纸颜色无明显变化原溶液中无NHB将少量某无色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出现白色沉淀该气体一定是CO2C向某无色溶液中滴加氯水和CCl4,振荡、静置,下层溶液显紫红色原溶液中有I-D将稀盐酸滴入硅酸钠溶液中,产生白色胶状沉淀氯元素的非金属性大于硅元素答案C解析如果原溶液中NH的浓度较低,且滴加NaOH溶液后不对溶液进行加热,则产生的少量NH3又会溶于溶液中,从而导致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颜色无明显变化,A错误。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可能是CO2,也可能是SO2,B错误。CCl4层显紫红色,说明有I2被萃取出来,则原溶液中一定含有I-,C正确。比较氯元素和硅元素的非金属性强弱时,应比较二者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强弱,而HCl不是氯元素的最高价含氧酸,D错误。5.在恒温恒容密闭容器中分别充入A、B、C三种气体,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各物质浓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1所示。若从t2min开始,每个时刻只改变一个且不同的条件,物质C的正、逆反应速率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2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t2min时改变的条件可能是增大压强或加入催化剂B.该反应的正反应为放热反应C.0~t1min内A与B的平均反应速率之比为3∶2D.该反应中C一定为产物答案B解析因每个时刻只改变一个且不同的条件,t2~t3min阶段与t4~t5min阶段反应速率均加快且平衡不移动,说明t2min和t4min时改变的条件是使用了催化剂和加压中的一种,且不同,则该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不变,结合题图1,推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A2B+C,故A、D正确;t3~t4min,物质C的正、逆反应速率均降低,则t3min时改变的条件为降低反应温度,由题图2知平衡逆向移动,说明正反应吸热,故B错误;0~t1min内A与B的平均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为3∶2[或等于浓度的变化量之比,为(0.15-0.06)∶(0.11-0.05)=3∶2],故C正确。6.已知X、Y、Z、W、R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其中只有一种金属元素,X是元素周期表中原子半径最小的元素,Y的最高正价与最低负价的绝对值相等,W最外层电子数是其最内层电子数的3倍,R是同周期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小的元素。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原子半径:Z>W>RB.最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R>W>YC.单质Z可与R的最高价含氧酸发生置换反应D.W、R所形成的简单离子均能影响水的电离平衡答案D解析根据X是元素周期表中原子半径最小的元素,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