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共7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1页共7页关于陕西省扶风县发展问题的调查报告调查人:杨凯指导教师:时间:2009年8月1日-一三日地点:陕西省省扶风县正文:一、调查情况介绍;概况:扶风县地处关中平原西部,位于省市东部湋河流域。时此地为京官右扶风的封地,唐时借汉官名作县名沿用至今,南临秦岭之巅太白山,东与杨凌农科城接壤,位于西安-宝鸡两大城市的中点。地势北高南低,以为主。地形可分为三部分:北部为山区;中部为高原区,是本县主要农耕区;南部平原区为粮棉高产区。县城海拔590米。气候属大陆性半湿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2.4℃,极端最高气温42.7℃,极端最低气温—19.5℃,年均降水量592毫米,无霜期209天。夏多暴雨,间有伏旱,晚霜冻易使小麦受害。境内有渭河、玮河、漆水河、美水河,七星河等8条河流,属渭河水系。矿藏主要有青色碳酸钙、大理石、沙卵石等。全县面积750平方公里,人口46万。辖9镇2乡,169个行政村,22个居委会。人口42.8万。扶风县辖城关镇、天度镇、午井镇、绛帐镇、段家镇、杏林镇、召公镇、法门镇、南阳镇、上宋乡、太白乡。西宝高速公路、陇海铁路、西宝北线和中线、法汤第2页共7页第1页共7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2页共7页和法乾旅游专线、关中旅游环线穿境而过,交通便利。扶风区位优势独特,自然资源丰富,历史文化积淀深厚,旅游资源得天独厚,古周原遗址举世皆知,法门寺名扬海内外,年接待国内外旅客上百万,独占陕西省西线旅游的龙头地位。历史文化:扶风是炎帝姜氏部落的故里,是中外闻名的周原文化宝库以“青铜器之乡”而闻名中外。文明昌盛,历史悠久,可谓地灵人杰之乡。周原遗址位于县城北9千米处,是西周古京都之遗址。在县北法门镇,相传始建于东汉,素有“关中塔庙始祖”之称,寺内有13层8棱宝塔1座,高48米,1981年倒塌,1986年在清理塔基时,发现了已有1700年历史的“地下宝库”,内有的真身指骨舍利和大批珍贵文物。这一重大发现立即引起多方重视,不仅修复原塔,并扩建成法门寺博物馆。现在法门寺已成为陕西西线旅游龙头和世界闻名的佛教圣地。还有隋文帝泰陵、东汉班固墓、扶风城隍庙、唐代杨珣碑、杨珣墓、东汉马援墓以及姜塬遗址、王家台遗址等6处遗址。先锋企业:我县近年来先后引进了冀东水泥、华龙日清面业等一批国内知名企业落户扶风,初步形成了建材、食品、机电、化工、造纸、纺织六大工业支柱,工业强县进程明显加快,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继华龙日清之后,2005年12月2日,冀东水泥扶风公司与德国海德堡集团强强联合,组建了冀东海德堡扶风有限公司,两户重大招商引资企业由外地企业变成了中外合资企业。领跑全省的扶风农业:扶风地处关中腹地,是后稷教稼之地。这里自然条件优越,民风淳厚,精于农耕,早在80年代就被省、市确定为粮油,肉奶、蛋果、辣椒等7个商品生产基地,领跑着全省的农业发展。耕地4.92万公顷。作物以、为主,次为高粱、谷子、豆类。经济作物以棉花为主,油菜、芝麻、花生、大麻、辣椒、烤烟次之。扶风是我省麦、棉主要产区之一。扶风县是农业大县,是国家确定的粮食生产大县和陕西省粮食、油菜、生猪、苹果、辣椒、秦川牛等生产基地。建成“吨粮田”10一三3公顷,水果总面积7333公顷,蔬菜面积1067公顷,辣椒2800公顷。县北有天然林400余亩,以山杨、栎类为主。经济林有苹果、柿子、杏、核桃、梨等。种植药材主要有白术,生地、大黄,黄芪等,野生药材主要有防风、黄苓、苍术、柴胡、地榆、酸枣、山楂等。大家畜有牛、马、骡、驴。“秦川牛”、“关中驴”广泛分布于高原和平原乡镇。有野兔、锦鸡等野生鸟兽10多种。工业有农机、电机、毛巾、水泥、水泵、食品加工等厂。第3页共7页第2页共7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3页共7页目前在扶风,粮食生产连续五年丰收;小麦良种统供成效显著;畜牧业加速发展;生猪产业势头喜人;果业生产前景可喜;苹果增收地位日益稳固;蔬菜生产取得突破;温室大棚增收显著。同时以项目为支撑,加快农业科技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