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期间学校制度建设目录1.学校健康报告制度2.学校晨、午、晚检制度3.学校消毒制度4.学校垃圾分类处理制度5.学校突发传染病疫情处置制度6.学校传染病防控健康教育制度7.学校“新冠肺炎”学生复课证明查验制度8.学校疫情期间因病缺勤跟踪登记制度xxx学校健康报告制度为了能够及时有序地应对可能发生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预防和控制疫情在学校发生和蔓延,保障广大师生员工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根据上级部门的有关文件精神,结合学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一、成立领导小组组长:(校长)副组长:(副校长)成员:各班班主任校长是第一责任人,副校长负责全校师生的健康排查和信息上报的具体工作,教务处负责教师健康信息上报,总务处负责各类临聘人员的健康信息上报,班主任负责本班学生健康信息上报,科任老师协助配合班主任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德育处,由xxx老师具体负责日常事务工作。二、领导小组工作职责:1、在校长的领导下,副校长具体负责统计学校全体师生员工的健康状况信息上报工作。2、每天负责对全校师生员工的健康情况进行巡查登记,按时向上级部门报告当日情况。3、负责指导每天的值班行政和值日教师对全校学生的每日健康检查工作。4、发现师生身体异常,立即登记,登记信息要全面,必须包含以下内容:所在班级、姓名、性别、年龄、症状、家庭住址、监护人姓名、联系电话等信息。并及时向校长报告。三、学校疫情上报顺序:第一发现人→疫情防控具体责任人→校长→乡政府(乡卫生院)→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四、疫情报告内容及时限:1、师生有发热、咳嗽、呼吸不畅等症状,或体温大于37.3摄氏度,在此期间与疫区重点人员接触者,学校疫情防控负责人应当在2小时内向上级报送相关信息,并妥善处置。2、当学校领导或教师发现全校师生员工有异常症状时,立即报告学校疫情防控具体负责人,疫情防控负责人应立即报送相关信息,并立即启动学校应急预案,按照预案进行处置。3、个别学生出现不明原因的高热、呼吸急促或剧烈呕吐、腹泻等症状时,学校疫情负责人立即组织送病就医,做好隔离防控,在2小时内报送相关信息。五、学校疫情报负责人发现师生员工有异常症状时,不得隐瞒或缓报信息。每天按照规定将其全校教职员工的健康信息准时上报到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建立的工作群内。凡是排查不认真,上报不及时导致的一切后果,学校将按照相关处罚规定进行处理。xxx学校晨、午、晚检制度为有效开展学校疫情防控工作,做到防患于未然,落实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的要求,确保师生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根据各级部门疫情防控相关文件、通知及会议精神,结合本校实际,特制定本制度。(一)每天统计患病学生人数及情况,确保有疫情立即报告,同时要及时做好清洁消毒、切断传染途径。(二)德育处是晨、午、晚检工作的督促管理部门,应具体做好晨、午、晚检工作的监督和指导。(三)各班主任为本班学生健康情况检查报告第一责任人,负责本班学生的晨、午、晚检工作。对每个学生进行观察、询问,了解学生出勤、健康状况。做到“一看、二问、三摸、四量”。一看:肤色、有无皮疹、情形;二问:有无腹泻、腹痛、发热等不适症状;三摸:有无发热、发冷;四量:必要时量体温;并做好记录。发现学生有发热(体温超过37.3℃)、皮疹、腹泻、呕吐、黄疸、眼结膜充血、腮腺肿大、咳嗽或身体异常等传染病早期症状以及疑似传染病,立即报告德育处,及时告知学校疫情报告人。学校疫情报告人作进一步排查以确保做到对传染病病人的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四)严格执行疫情日报告及管理制度。1、实行“零”报告制度。2、对疑似传染病或确诊传染病患者,责任人要及时填报《晨午晚检登记表》,送德育处,按有关规定及时上报教育、卫生行政管理部门。3、患水痘、麻疹、风疹、腮腺炎等传染病的学生必须回家(或学校专设隔离室)隔离治疗,不得带病上课,直至病情痊愈、隔离期满,凭病愈证明方可回班级上课。在隔离期间,班主任要跟踪了解学生病情好转情况,学生痊愈后出示医院证明并经学校同意后方可回校学习。发热学生退热48小时后才能回校。回校时必须持病历到乡卫生院办理有关手续后才能回课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