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群众路线及其实践一、群众路线是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法宝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无论是对于自己的经验还是教训,都一直以开放的态度来看待历史,不断总结执政的理念、思路、成败和得失,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对人民群众的高度重视和对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一贯坚持。早在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就动员广大群众参加革命。正是在人民的支持和参与下,才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成功。20世纪二三十年代,毛泽东在深刻思考中国革命的历史发展方向和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的基础上,先后撰写了《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等文章。研读这些闪耀着哲学思想的文章,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以毛泽东为领袖的中国共产党是真正理解“人民利益”这个重要概念的政党。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充分分析了中国社会各阶级的情况,充分认识到了农民阶级和工人阶级的性质、构成、分布、力量、诉求等,充分了解了人民群众的希望和追求,从而将人民的根本利益和中国共产党的政党使命高度融合在一起,通过满足群众的利益来推动政党利益的实现,通过实现群众的利益追求,将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的理想灌输给群众,启发、教育和锤炼群众成为自觉追求民族利益的中坚力量。革命战争时期,我们党通过土地革命唤起农民阶级,使他们认识到要实现自己的利益就必须跟随共产党参加革命,认识到中国共产党代表了人民的利益和民族的利益,这样,革命就已经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而是一种凝聚力。所以说,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中国共产党群众路线的实践,革命的胜利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结果。新中国建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更是不断强调要尊重群众,尊重群众的实践活动,尊重群众的劳动,尊重群众的创新,并且将是否满足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看成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关键,将是否以人民的利益为出发点看成是衡量党执政水平的标尺。可见,在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体系中,群众路线自始至终是一条哲学路线,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史观在国家政治、社会发展等方面的具体的实践道第1页共4页路,当然也是被历史反复证明了的正确的道路。二、党的群众观的不同视角分析党的群众观的变化可以从三个层面来看。第一,从执政党方面来看。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取得胜利的法宝之一,这个认识始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持续至今。群众路线在相当长的时期是党执政和制定政策的根本出发点,但是必须认识到,十年“文化大革命”的破坏,党内一些人不仅背离了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更背离了支撑中国革命胜利的群众路线,这是毋庸置疑的。改革开放后,中国共产党不断自我纠偏,强调实事求是,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十八大以来,新一届领导集体强调群众路线,是基于对当今时代发展趋势的充分研判而确立的,更是基于对群众观在当代中国社会所具有的特殊意义的深刻认识。第二,从党政官员方面来看。无数历史事实证明,政策的制定和执行是检验执政能力和水平的重要标尺。邓小平曾经提出“三个有利于标准”(即“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用来衡量制定的方针政策是否正确、可行,衡量执政官员是否合格。将“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放到“三个有利于”标准中,鲜明地体现出邓小平对党员干部坚持群众观的要求。但伴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巨大变化,党内出现了一些对群众利益有重大影响的问题,其中最严重、影响最深、波及最广的就是利益集团的形成及其官员腐败现象,在社会中固化了部分群体的利益,阻碍了社会阶层的正常流动,未能使绝大多数群众享受到改革的巨大成果,这也是今日中国的难题之一。这些问题说明我们在顶层设计上存在漏洞,说明坚持和执行正确的政策对于社会进步的重要性。第三,从人民群众本身来看。改革开放带来了经济生活的繁荣,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城镇化的推进,生活自由度的增加,都使中国人的视野越来越开阔,应该说这是中国社会发展的最好的历史时期,也因此造就了中国人对更高程度美好生活的追求和思考。对个体价值的尊重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