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号】1-713【原文出处】经济地理【原刊地名】长沙【原刊期号】200502【原刊页号】180~184【分类号】C5【分类名】人口学与计划生育【复印期号】200504【标题】梯次移民:协调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的现实途径【作者】葛深渭【作者简介】葛深渭,浙江师范大学工商管理学院,中国浙江金华321004【内容提要】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是完成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大任务的关键。我国各区域之间不协调的根本之处在于欠发达地区与发达地区之间、城乡之间的差距在不断扩大。这种扩大直接表现为农民收入的绝对数在增加,但相对数增长缓慢甚至下降,其根本原因在于农民人口的基数过大。当前要保持各区域之间协调的根本点在于在现有生产力条件下,尽力保持各区域之间的差距不再进一步扩大,并努力创造条件,缩小差距。合理、稳妥、有效地减少农民人口,其最有效的途径是实施“梯次移民”。【摘要题】人口与经济【关键词】梯次移民/区域协调/经济发展/农民增收/对策建议【正文】1问题的提出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全面繁荣农村经济,加快城镇化进程。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现代化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因此,全面繁荣农村经济,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乃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础,其根本点是要使不同区域之间的经济能够协调健康发展。这里所指区域协调发展,不仅指大区域如东、中、西部的协调,也指大城市、城镇和农村之间的协调,还可指发达地区、中等发达地区、欠发达地区之间的协调发展。就我国目前的状况来说,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之间,城市与农村之间的经济发展程度有不断扩大的趋势,这种趋势的最直接表现就是广大欠发达地区,特别是欠发达地区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甚至有相对下降的倾向。因此,如何增加农民的收入,提升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是完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任务的关键。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缓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根本的一条在于这些区域庞大的人口数量与相对稀缺的经济资源之间的矛盾。在广大的欠发达地区,农业是主要产业和农民的主要经济与生活来源,因此,这一矛盾又直接表现为一定时期内农业的产出量与庞大的农民人口之间的矛盾,虽然新技术的不断采用提高了农业的效率,但由于农产品价格和恩格尔系数的不断下降,造成了农民的人均收入增长缓慢。正是基于此种认识,要提升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持续增加农民收入,必须从减少农业人口入手。如何减少农业人口,有许多学者曾经提出过“城市化”的建议——向城市迁移农村大量的富余人口,然而这一策略将直接面临着城市的吸纳力和吸引力等难题。因此,笔者认为“梯次移民”是一条现实途径选择。2新途径设想——“梯次移民”移民是一个历史范畴,古今中外在不同时期都曾发生过大规模的移民现象,他们都对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过深远的影响。移民可以分为暂时性移民和永久性移民,本文所指移民为永久性移民,即居住地与生活场所的永久性改变。2.1我国移民的现状分析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出现了大规模的人口移动,其中属于永久性移民的主要有四个方面:①大规模基本建设形成的移民,如三峡库区移民、三线建设移民等,这是由政府有计划组织的移民,这种移民没有规律性,主要考虑的是国家社会利益,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并无多大贡献。②财富移民。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实施让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的政策,造就了一批农村富裕人口,这些人由于有能力在城市购买住房,并有稳定的职业,因此取得了在城市长期居住权利和市民待遇。但这种移民的结果是造成农村经营人才的流失,不利于城乡经济的协调发展,只能导致农村的进一步落后。③精英移民,即农村居民中通过升学摆脱农民身份,在毕业分配时留在城市,这部分人虽然数量相对较少,但由于他们是农村中的精英,其大量迁移对农村发展的影响是深远和致命的。④劳工移民。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解放了农业生产力,造就了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这些剩余劳动力在外出打工的过程中,有一部分成为长期在城市打工、有固定职业和住所的移民;另外一些是已经嫁给城市居民的打工妹,也成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