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化学》课程简介《环境化学》是环境科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是在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等学科基础上形成的。它主要是运用化学的理论和方法,鉴定和测量化学污染物在大气圈、水圈、土壤-岩石圈和生物圈中的含量,研究它们在环境中存在形态及其迁移、转化和归趋的规律。《环境化学》是化学专业学生的专业方向课之一。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环境化学的研究领域及发展趋势,使学生掌握环境化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利用化学的基础知识提高解决实际环境问题的能力,为从事环境保护和环境科学研究工作奠定理论基础,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个人简介杜广芬,1979年3月生,2002年毕业于曲阜师范大学化学系,化工工艺专业,获工学士学位,2005年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材料物理与化学专业,获工科硕士学位。2005年在临沂师范学院化学化工学院参加工作,从事环境化学教学和样品成分结构分析测试工作。《环境化学》教学大纲学时数:32面授学时:32学分:2考核方式:平时成绩、理论考试成绩与作业相结合。适用专业:化学类各专业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环境问题是当今世界普遍关注的重大课题,关系着人类自身的生存和发展。解决环境问题是化学工作者的重要职责,本课程与我院化学系各专业关系密切,是应化专业学生选课的必备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和强化学生的环境意识,使他们掌握环境知识,以便将来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决策时能与环境保护统一协调,能正确分析处理发展与环境的矛盾,具备处理实际环境问题的能力,掌握解决环境问题的知识,从而制定正确措施。二、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环境化学是继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仪器分析(专起本)等课程之后开设的一门专业课,为今后学生的从事环境监测等方面的工作创造了条件,同时为学生在环境、分析测试等方面继续深造打下基础。三、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环境化学是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既是环境科学的核心组成部分,也是化学学科的一个重要分支,内容广泛。①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让学生了解环境的化学演变及物质循环,各圈层的环境化学,典型污染物在各圈层的转归与效应;生物体内污染物的运动过程及毒性;有害废物及放射物的有关理论。②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让学生掌握全球的重大环境问题,如酸沉降、光化学烟雾、温室效应、臭氧层形成及耗损、水污染、赤潮、水体富营养化、土壤的重金属及农药污染的成因、危害及防治。③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学会多学科的交叉与综合应用,为将来从事教学、科研等实际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四、课程教学内容第一章绪论1.境化学概论:化学与环境,环境问题,环境化学的任务、内容及特点。2.环境污染物,环境效应3.环境的化学演变及物质循环第二章大气环境化学1.大气的组成、结构和性质2.大气污染物的迁移及影响因素3.大气污染物转化:大气光化学反应、自由基反应、NOx化物、HC化物转化4.光化学烟雾5.SO2转化及硫酸型烟雾6.酸雨7.地球热平衡及温室效应8.臭氧层形成与损耗。第三章水环境化学1.天然水体的组成及性质2.水中无机物迁移转化:颗粒吸附聚沉、沉淀――溶解、氧化还原、配合作用3.水中有机物迁移转化:分配作用、挥发作用、化学降解4.水中有机物污染指标:溶解氧变化、富营养化第四章土壤环境化学1.土壤的形成、组成、结构及性质2.重金属污染及其迁移转化植物对重金属产生耐性机制3.化学农药对土壤的污染主要的化学农药类型、在土壤中的迁移、转化机理及影响因素。第五章生物体内污染物的运动过程及毒性1.物质通过生物膜的方式2.污染物在机体那的运转3.污染物的生物富集、生物放大及积累(生物浓缩系数)4.污染物质的毒性毒物的联合作用毒作用的生化机制第六章典型污染物在环境各圈层的转归与效应1.重金属元素2.有机污染物:卤代物、多氯联苯、多环芳烃、表面活性剂第七章有害废物及放射性污染化学1.固体废物分类2.有害废物:判断标准、有害成分、危害3.放射性固体废物重点与难点难点:典型污染物在各圈层的转归与效应。重点:全球的重大环境问题,如酸沉降、光化学烟雾、温室效应、臭氧层形成及耗损、水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