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生产地质报告提纲1绪论1.1目的、任务及要求,报告编写依据1.2煤矿位置、自然地理、与四邻关系1.3煤矿及周边老窑、老空区分布及相邻煤矿生产情况1.4煤矿(建设、生产)概况2以往地质工作及质量评述2.1煤田勘查及补充地质勘探工作2.2煤矿采掘揭露及井下地质探测工作2.3煤矿地质工作质量评述3地层构造3.1地层(XX县区地层、煤矿地层)3.2含煤地层(地质年代、厚度、岩性、可采煤层数、煤层总厚度及煤系变化等)3.3构造(区内主要断层、褶曲的分布特征、控制程度及对煤岩层的破坏程度。中小构造发育特征,对煤层开采的影响。岩浆岩体分布、产状及对煤质的影响)3.4地质构造复杂程度评价4煤层、煤质及其他有益矿产4.1煤层(含煤性、可采煤层特征和煤层对比等)4.2煤岩、煤质(煤岩特征,煤质特征,煤种及变化特征,煤中有害元素及其变化规律,煤的风氧化带)4.3煤的用途4.4其他有益矿产4.5煤层稳定程度评价5瓦斯地质5.1煤层瓦斯参数和矿井瓦斯等级5.2矿井瓦斯赋存规律5.3矿井瓦斯涌出量预测5.4煤与瓦斯区域突出危险性预测5.5矿井瓦斯类型评价6水文地质6.1水文地质概况(区域及井田水文地质、含水层和隔水层特征)6.2充水条件及充水因素6.3涌水量构成及预测6.4煤矿水害及防治措施,主要突水点位置、突水量及处理措施6.5煤矿水文地质类型评价7工程地质及其他开采地质条件7.1岩层物理力学性质、坚硬程度、软弱层的发育程度及分布规律,岩层含水性及其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7.2煤层顶底第1页共13页板7.3地层产状要素7.4其他开采地质条件(陷落柱、冲击地压、地热和天窗等)7.5工程地质及其他开采地质条件评价8资源/储量估算8.1煤炭资源/储量估算(估算范围及指标、资源/储量类型划分、估算方法及参数确定和估算结果)8.2瓦斯(煤层气)资源/储量估算(估算范围、资源/储量类型划分、估算方法及参数确定和估算结果)9煤矿地质类型9.1煤矿地质类型划分要素综述9.2煤矿地质类型综合评定10探采对比10.1地质因素探采对比(构造、煤层、瓦斯、水文地质等)10.2资源/储量探采对比10.3地质勘探类型探采对比10.4原勘探工程合理性评述11结论及建议11.1主要认识11.2主要问题11.3建议12附图12.1煤矿地形(基岩)地质图12.2煤矿地层综合柱状图12.3补充勘探钻孔柱状图12.4可采煤层底板等高线和资源/储量估算图(急倾斜煤层加绘立面投影图)12.5煤矿地质剖面图12.6矿井瓦斯地质图12.7煤矿综合水文地质图12.8矿井充水性图12.9井上下对照图12.10采掘(剥)工程平面图12.11主要井巷地质素描图12.12工程地质平面图(露天煤矿)12.13工程地质断面图(露天煤矿)12.14其他必要图件13附表13.1勘探钻孔成果表13.2煤炭资源/储量估算基础表和汇总表13.3煤岩、煤质测试成果表13.4瓦斯参数测定成果表13.5水质分析成果表13.6其他有关成果表第二篇:煤矿地质类型划分报告编写提纲煤矿地质类型划分报告编写提纲1绪论1.1目的、任务和依据目的、任务,报告编写依据。1.2煤矿概况第2页共13页煤矿位置、范围、四邻关系、自然地理,煤矿和区内邻近矿井及老窑开采情况,自然地理等情况。1.3以往地质工作井田勘查各阶段进行的地质勘查和煤矿建设生产期间开展的各项补充地质勘探及井下探测,包括勘查单位、时间、内容、采用的方法手段、主要工程量和成果及其质量等。2地层构造2.1地层和含煤地层2.2地质构造断层、褶皱、岩浆岩的发育程度及分布特征,地质构造对采区合理划分的影响。2.3地质构造复杂程度划分3煤层、煤质和资源/储量3.1煤层赋存特征3.2煤种及煤质变化3.3煤炭资源/储量估算3.4煤层稳定程度划分4瓦斯地质4.1煤层瓦斯参数和矿井瓦斯等级4.2矿井瓦斯赋存规律4.3矿井瓦斯涌出量预测4.4煤与瓦斯区域突出危险性预测4.5矿井瓦斯类型划分5水文地质5.1含水层和隔水层分布规律和特征5.2充水因素分析,煤矿及周边老空区分布状况5.3涌水量构成,主要突水点位置、突水量及处理5.4煤矿开采受水害影响程度和防治水工作难易程度5.5煤矿水文地质类型划分6工程地质6.1岩层软硬程度及其结构特征6.2软弱结构岩层的发育程度及分布6.3地层的含水性及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6.4工程地质条件类型划分第3页共13页7其他开采地质条件7.1煤层顶底板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