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师风师德学习心得体会范文根据合肥市教育局和我校“学法律规范、强师德、树形象”主题系列活动的布置和要求,我仔细、细致、深化地学习了教育部新修订的《中学校老师职业道德法律规范》,其明确提出“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同学、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六点要求,这表明了党和政府对老师的高度重视,社会对老师的高度关注。面对新版的《师德法律规范》,我觉得它并不陌生,因为我们身边很多老师就是这样在实践着。当然,《法律规范》对我们师德指导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它包括了有关教育的主要内容,值得我们深化学习和体会,并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去落实和实践。1、爱岗敬业是师德的思想基础我们要热爱教育事业,献身教育事业。“老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人们常把老师比方为“红烛”、“人梯”、“春蚕”、“铺路石”,意在表达教育这一职业的无私和伟大。所以,老师从自己执教之日起,就应该对老师这一职业有充分的认识,才能彻底清除“拜金主义”、“仕爵主义”观念,把自己的全部心血奉献给自己所从事的教育事业,正如陶行知所说的那样:“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无论何时,都能够理直气壮地说,投身教育事业,我终生无悔。2、关爱同学是师德的基本要求第1页共4页我们要热爱、尊重同学。教育是爱的共鸣,是心和心的呼应。老师只有热爱同学,才能教育好同学,才能使教育发挥最大限度的作用。可以说,热爱同学是老师职业道德的根本。对同学冷漠,缺乏热情,决不是一个有良好师德的好老师。老师爱同学体现在“严”和“慈”上。常言道:“严师出高徒”;又说:“严是爱,宽是害”。当然,严要得法,严要有度。慈,就是对同学要关怀、爱护、宽容、尊重。充分鼓舞同学的自尊和自信,关怀同学的学习和成长进步,使同学全面进展。要仔细遵守老师职业道德法律规范。对同学,我们就像父母。对待同学要想自己的亲人一样,平等对待每一位同学,尊重同学人格,对同学严慈相济,做同学的良师益友,保护同学安全,关怀同学健康,维护同学权益,不讽刺挖苦、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同学。3、为人师表是师德的核心老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为人师表”是老师最崇高的荣誉,也是老师的神圣天职。21世纪的中国,不仅在经济进展上将上一个新台阶,而且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上更将跃上一个新高度。作为一位人民老师,负担着全面提高国民素养、提高全体人民特别是青少年一代文明程度的直接责任。“教育者先受教育”。只有最大限度地提高老师为人师表的水平,才能胜任人民老师的历史使命,无愧于人民老师的光荣称号。这就要求老师要时时处处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凡要求同学做的,自己必须先做到做好。比如要求同学不迟到早退,老师自己就不能迟到早退;要求同学文明礼貌,老师自己言谈举止不可粗第2页共4页鲁;要求同学遵守行为规则,老师应自觉遵守老师守则。否则,光要求同学,而自己又不身体力行,同学就认为这样的老师言行不一,出尔反尔,而不可信赖。正如孔子所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4、教书育人是师德的关键老师要把自己的同学培育成为全面进展的有用人才,就必须把书教好。这就要求老师要知识渊博。在知识的海洋里,老师如同一叶扁舟,常年累月航行于其中,将一批又一批渴望成才的求知者送达理想的彼岸,风雨无阻,无怨无悔。浪头上行舟,难免惊心动魄,但也有欣慰与欢畅。选择了老师职业就选择了艰辛和挑战。我们无法想象,更不能容忍一个滥竽充数的老师堂而皇之立于那些求知若渴者目光聚焦的的神圣讲坛。老师要想把书教好,就应该在教学中做到仔细备课、上课,对教育教学工作仔细负责,一丝不苟。要仔细辅导同学,诲人不倦。要时时刻刻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方法、态度。要多向同事学习,三人行必有我师,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5、终身学习是践行师德的保证老师要有活到老、教到老、学到老的进取精神,不断地汲取新奇知识来充实自己,以适应时代进展需要。老师要具有进行教育教学所需的扎实而宽厚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仅仅熟悉课程标准和本学科内容是不够的,老师的知识应比这宽广得多。通常说:“老师要给同第3页共4页学一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