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共52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1页共52页第一章物流业概述第一节物流的概念及其分类一、物流概念的产生与发展物流是一个十分现代化的概念,由于它对商务活动的影响日益明显越来越引起人们的注意。物流(PhysicalDistribution)一词源于国外,最早出现于美国,1915年阿奇·萧在《市场流通中的若干问题》一书中就提到物流一词,并指出“物流是与创造需求不同的一个问题”。因为在本世纪初,西方一些国家已出现生产大量过剩、需求严重不足的经济危机,企业因此提出了销售和物流的问题,此时的物流指的是销售过程中的物流。二次世界大战中,围绕战争供应,美国军队建立了“后勤”(Logistics)理论,并将其用于战争活动中。其中所提出的“后勤”是指将战时物资生产、采购、运输、配给等活动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统一布置,以求战略物资补给的费用更低、速度更快、服务更好。后来“后勤”一词在企业中广泛应用,又有商业后勤、流通后勤的提法,这时的后勤包含了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的物流,因而是一个包含范围更广泛的物流概念。因此,物流概念从1915年提出起,经过70多年的时间才有定论,现在欧美国家把物流称作Logistics的多于称作PhysicalDistribution的。Logistics包含生产领域的原材料采购、生产过程中的物料搬运与厂内物流和流通过程中的物流或销售物流即PhysicalDistribution,可见其外延更为广泛。日本的物流概念是1956年直接从英文的PhysicalDistribution翻译过去的,1956年日本派团考察美国的流通技术,引进了物流的概念。到了70年代,日本已成为世界上物流最发达的国家之一。目前国内外物流的概念很多,目前被普遍认同的是由美国物流管理协会在1985年所下的定义:“物流是以满足客户需求为目的,为提高原料、在制品、制成品以及相关信息从供应到消费的流动和储存的效率和效益而进行的计划、执行和控制的过程。”我国最近公布的国家标准物流术语(GB/T18354-2001)的定义:“物流是物品从供应地向接受地的实体流动过程。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存储、装卸、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有机结合。”物流概念的演变过程说明了物流功能的不断完善,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越来越重要,而随着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物流业进一步集约化和专业化,组建综合性物流中心、物流园区的需求越来越突出。尤其以现有的运输仓储配送设施为基础的传统物流企业,构建综合性物流中心的需求更具迫切性与可行性。二、物流的分类社会经济领域中的物流活动无处不在,对于各个领域的物流,虽然其基本要素都存在且相同,但由于物流对象不同,物流目的不同,物流范围、范畴不同,形成了不同的物流类型。在对物流的分类标准方面目前还没有统一的看法,主要的分类方法有以下几种:●宏观物流和微观物流●社会物流和企业物流●国际物流和区域物流第2页共52页第1页共52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2页共52页●一般物流和特殊物流(一)宏观物流宏观物流是指社会再生产总体的物流活动,从社会再生产总体角度认识和研究的物流活动。这种物流活动的参与者是构成社会总体的大产业、大集团,宏观物流也就是研究社会再生产总体物流,研究产业或集团的物流活动和物流行为。宏观物流还可以从空间范畴来理解,在很大空间范畴的物流活动,往往带有宏观性,在很小空间范畴的物流活动则往往带有微观性。宏观物流也指物流全体,从总体看物流而不是从物流的某—构成环节来看物流。因此,在我们常提出的物流活动中,下述若干物流应属于宏观物流,即:社会物流、国民经济物流、国际物流。宏观物流研究的主要特点是综观性和全局性。宏观物流主要研究内容是物流总体构成,物流与社会之关系在社会中之地位,物流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社会物流系统和国际物流系统的建立和运作等。(二)微观物流消费者、生产者企业所从事的实际的、具体的物流活动属于微观物流。在整个物流活动中一个局部、一个环节的具体物流活动也属于微观物流,在一个小地域空间发生的具体的物流活动也属于微观物流,针对某一种具体产品所进行的物流活动也是微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