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常规管理的误区与对策主讲:漳州师范学院廖圣河一、班级常规管理的总体情况及对策二、教室布置的误区及矫正三、座位编排的常见问题及对策四、班干部培养任用中的误区及对策五、课堂纪律管理的现状及对策六、班级活动的误区及对策七、班主任家访的误区及对策八、家长会的误区及对策九、处理学生早恋问题的现状及对策十、操行评语的误区及对策班级是学校进行教育、教学工作的基本单位。班级管理工作是学校管理工作中最基本的组成部分。搞好班级管理工作,对学校完成教育任务和实现教育目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班级管理体制是进行班级管理的组织机构体系、制度、方法和形式等,班级管理体制是否合理决定着班级管理的效益和育人的效果。常规管理既是一种管理对象,即对班级各种常规实施管理,又是一种管理手段,即通过常规,运用常规达到班级整体运行常态化的目的。可以说,班主任的各方面工作都渗透着常规管理的内容。常规是班级学习、生活、休息的最基本要求,与每个学生息息相关。班级常规管理是对班级学生一般因素、通常状态的管理。班主任抓常规管理,就是在班级建立基本的秩序,为全班学生创造一个有序的学习生活环境。一、班级常规管理的总体情况及对策目前各类学校的班级管理,一般情况下实行的都是以班主任为管理主体,以班级全体学生为管理对象的一种管理模式。在传统班级常规管理模式中,管理主体主体与管理对象缺乏一定的均衡制约机制:作为管理对象的学生,几乎对班集体的一切都无权干涉,纯粹是一个弱势群体;而作为管理主体的班主任,虽然没有社会组织中那种明文规定的行政职权,但对班级学生具有“生杀大权”却是无可争议的(聚表扬批评、座位安排、“职位”升降等无数权利于一身)。传统班级常规管理中容易出现的几个误区是:(一)家长式管理在传统的班级管理模式中,班主任为了所有的学生、所有的事情,而且在所有的场合都忙个不停,班干部只不过是一种传声筒、放大器,班级的其他学生更用不着动脑子,“反正都安排好了,跟首做就行”。于是在实际班级活动中,班级管理往往就是“班主任用脑子,班干部动步子,学生则转圈子”的局面。在班主任实际工作中,许多班主任与其说是在管理班级,不如说是在全方位“看管”学生,每天从早自习到放学一步也不离开学生,包括:看管学生早读,看管学生做早操,看管学生午睡,看管学生完成各项班级事务,看管学生遵守校纪校规……甚至科任课,班主任也要坐在教室后边盯住学生。在这种严格的看管下,失去了学生干部的作用,也忽视了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培养。长久下去就会形成教师在时,学生个个如“小绵羊”;教师不在时,班级则变成“大放羊”的状态。“管”而无“理”,非管理也。因此,班主任应注重科学和艺术的结合,在科学的管理方法指导下,运用综合的教育管理技能技巧,按照教育管理规律和美的规律来进行班级管理。这样的管理才能深入人心,“管”而有“理”。(二)遥控式管理在班级管理中,有些班主任为了避重就轻,安于现状,搪塞工作,总爱把班级管理工作一味推给班干去做。班主任只在家里等候班干去汇报工作(其实多半是打小报告),而班主任1只根据班干的小报告(往往是片面的),便传令喊来某违纪学生进行严肃处理。据调查,凡是“遥控式”管理的班级,绝大多数学生与班干关系紧张,与班主任关系对立,形成了严重的逆反心理和抵触情绪,其班纪班风、学风每况愈下,升学率也自然十分低下。可见,“遥控式”管理因对学生缺乏感情投入,缺乏全面了解,深入研究,就很难与学生沟通,这显然是一种不可取的管理模式。班级大事小事都交由班干部处理,放心大胆地任其自由发挥,以致于有的班干部因权力过于集中而肆无忌惮,或因本身能力有限、缺少方法指导而严重失职,对班级管理产生了消极影响。“管是为了不管”,但“不管”的前提是“管”。只有用心地“管”在前,才能放心地“不管”。班主任是班集体的组织者和指导者,有了班干部,组织、指导同样重要。班干部毕竟也是孩子,他们要在当干部过程中学会当干部。因此,班主任不可过分强调班干部的管理而忽视了自己的组织、领导责任。(三)专断式管理专断式管理主要是指那些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