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页共8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60页共8页印度城市化进程缓慢原因探析王红生教授北京大学历史学系一、印度城市化进程总体趋势印度城市化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印度河流域文明时期。历史上,印度的城市先后受到三种文明的影响:早期的印度教文明、中世纪的伊斯兰教文明和现代时期的基督教文明。在很长时间里,印度的绝大多数人生活在农村,在过去100年里印度才缓慢地发生城市化进程。下表显示1901-2001年百年间印度城市化的总体趋势。印度的城市人口从1901年的25.8百万增加到2001年的285.4百万,在此100年中城市人口增加11倍多。相比与独立前,独立后印度城镇化的步子有所加快。每十年城市人口增加比例从1961年的26.4%增加到1971年的38.2%,1981年的46.0%,1991年的39%,以及2001年31.4%,均大大高于20世纪前30年的增长水平。表1印度城市化的趋势,1901-2001普查年份城镇数目城市人口人数(百万)占人口比例每十年增加1901188825.810.8-1911187525.910.30.31921201228.111.28.31931214533.512.019.11941232944.213.832.01951292462.417.341.41961246278.918.026.419712643109.119.938.219813425156.223.746.019914689217.225.739.020015161285.427.831.4资料来源:M.S.A.Raoed.,AReaderinUrbanSociology,OrientLongman,1991,p78.就印度城镇人口的绝对数量而言,在世界各国中已经名列前茅,实际数量印度排在中国和美国之后名列第三。但若依据城镇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例,情况就不是那样了。根据居住在城里的人口的比例,印度仍是世界上城市化水平最低的国家之一。依据1991年普查,只有25.7%的印度人住在城里,而在像美国、日本和西欧这些世界上高度发达的国家,城市人口的比例在66-85%之间。即使在亚非不太发达的国家中,城市人口的平均比例也在34%左右。因此,与其他发展中国家比较,印度的城市化都是低的,有些研究者认为印度仍然是一个农村社会。1另外,依据三个产业在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2001年印度的农业产值在国民产值中不到20%,而农村人口却超过总人口的70%,其他国家当经济发展到这一水平时,具有高的多的城市人口。2因此相比于其他国家,印度城市化水平是较低的,城市化的速度是较慢的。二、城市化动力不足对城市化的影响第61页共8页第60页共8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61页共8页影响印度城镇化进程的动力主要有工业化、城乡市场经济的发展、教育的发展和人口移动。独立后的印度政府将迅速工业化作为发展经济的指导方针。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在工业结构上,印度已从一个主要生产消费品的国家变为轻重工业全面发展的国家,成为世界第十大工业国。印度的工业,无论是公营部门还是私营部门,无论是旧有的还是新建的,基本集中在城市地区,工厂主要坐落于城市,从而促进城市的发展。现代农业的发展是城市化的另一个动力。印度农业现代化进程同绿色革命紧密相关。绿色革命在增加粮食产量的同时,为活跃城乡商品经济做出了贡献。由于农业和工业发展的结果,在城镇中商业活动增加了几倍。绿色革命地区的农业产生出巨大的剩余,由附近村庄的农民们卖到城镇中心。同样的,农村地区农民的繁荣为城镇区域的商人的货物提供了市场。绿色革命大大增加了农业的投入,已经生产出来的工业品找到了销路,从而强化了城乡间的贸易活动。这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印度城镇化加快的主要原因。影响印度城市化进程的第三个动力来自教育的发展。独立以来,历届印度政府都强调教育,民间对子女教育也怀抱颇高的热情。不少学者的研究表明,能在城市中找到工作的许多是受过较好教育,生活条件较好的年轻人,农村中真正贫困家庭是无力也不想走出去的。其实,不见得在城市里就能找到待遇优厚的工作,就能挣得比农村多。也不是呆在农村就没有活路了,许多人迁移是为了让孩子能上个好学校。城市学校一般比农村强,考上大学的机会大得多,孩子考上大学后,高昂的学费又迫使父母不得不寻求打工的机会,无论在中国还是印度,许多父母是为子女的教育而外出打工的。在印度,接受更好的教育被绝大多数村民认为是外出的最大动力。3对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