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社会管理活动方案一、推进范围按照分类推进、分步实施的原则向全市推开。第一批,全市共54个村的网格化管理服务推进工作;第二批,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完成其他行政村的网格化管理服务推进工作。二、目标任务总体目标。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积极探索“城乡一体、全域覆盖”的网格化管理服务新路子,着力推进组织网格化、自治规范化、服务综合化,实现社情全掌握、矛盾全化解、服务全方位,加快形成党委领导、政府主导、整体联动、高效便民的农村信息化综合管理服务体系,全面提升城乡群众社会安全感、治安满意率和幸福指数。具体任务:(一)全市建立“三级网格”全市按三级网格布局。以乡镇为单位建立大网格,以村(社区)为单位建立中网格,以村民小组为单位建立小网格。形成大网格有中心、中网格有站、小网格有员的网格化管理服务格局。(二)乡镇设立“三个中心”便民服务中心。整合乡镇、街办劳动保障、民政、计生办等职能和人员,建立便民服务中心,在服务大厅集中办公,为群众提供“一站式”服务。中心主任由乡镇政府、街办行政主要领导兼任。综治信访维稳中心。整合乡镇、街办综治办、信访室、司法所等职能和人员,建立综治信访维稳中心。中心主任由乡镇、街办党(工)委副书记、综治办主任兼任。网格管理中心。整合乡镇、街办社会事务办等职能和人员,建立网格管理中心。中心主任由乡镇、街办党(工)委主要领导兼任。(三)村、社区设置“三站”便民服务站。作为政府公共服务延伸到村、社区的基础平台和服务窗口,向村(居)民提供“一站式”服务。站长由村第1页共5页(居)委会主要领导兼任。综治信访维稳站。负责辖区内社会管理综合治理、维护稳定工作,接待群众来信来访。站长由村、社区党总支副书记兼任。网格管理站。负责村、社区网格综合管理服务工作。站长由村、社区党总支书记兼任。(四)构建三大信息支撑一张专网运行。整合部门专网和业务应用系统,将电子政务专网延伸到村、社区。按照电子政务专网接入规范,统一村(社区)ip规划,统一路由规划,统一互联网出口,统一接入带宽,实现市、乡、村三级联网。一个平台管总。以电子政务专网为依托,构建“市社会服务管理信息平台”。集成综合服务、社会管理、综合治理3大功能模块,实现电子政务、电子商务、电子农务、便民服务“四务合一”。一站服务到户。整合面向基层组织群众的社会服务管理内容和流程,建立以村(社区)网格为基本单元、以网格员和志愿者为主体的村(社区)网格化服务管理工作系统,实现村级前台受理、部门后台办理、村级前台办理回复相统一,为村民提供面对面的“一站式”服务。(五)建立三支服务团队网格信息管理员队伍。每个村网格管理站应选配1名网格信息管理员,由村后备干部、“大学生村官”担任,原则上兼任本村一个组网格的网格员。农村网格员队伍。按“一组一格、一格一员”标准,每个组网格选配1名网格员,原则上由村民(社区)小组长担任。愿者队伍。各村(社区)组建由“三员三代表”(党员、政协委员、村务监督员,党代表、人大代表、村民代表)为主体的志愿群体,统一登记造册,开展各项义务帮扶活动。建强并发挥农村“两员两队”(治安联防关照员、矛盾纠纷调解员、联防巡逻队、消防应急队)综治组织、经济合作组织、协会自治组织等各类民间组织的作用。三、工作步骤第2页共5页(一)制定方案和宣传发动阶段(4月1日—5月31日)制定农村推进工作方案,召开全市动员大会。各乡镇、街办成立领导小组、组建工作专班,培训工作骨干,确定推进单位,细化实施方案。层层宣传发动,争取广泛支持。(二)组织实施阶段(6月1日—11月15日)乡镇、街办规范建立“三个中心”,村(社区)组建“三站”,整合职能人员,正式挂牌运行;落实乡镇网格管理中心、村网格管理站办公场所和设备设施;推选、培训乡村两级网格信息管理员、村网格员;划分网格,统一编制门牌号码,制作村电子地图;搭建信息化服务管理平台。组织网格员统一采录基础信息。集中审批部门延伸入村的便民服务、行政许可、信息收集进网格事项。(三)检查验收和建立长效机制阶段(11月16日—12月31日)制定全市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