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就幸福人生成就幸福人生——中国传统的家庭教育中国传统的家庭教育一、四种教育之现状二、家庭教育之形式三、教育本末之思考四、家庭教育之内容五、家庭教育之方法六、家庭与学校教育四种教育之现状•家庭教育:胎教,母教,家教•学校教育:传道,授业,解惑•社会教育:文学,艺术,媒体•宗教教育:丰富精神生活四种教育之现状•家庭教育现状:品格方面:盲目学西方,比如把儿子当朋友,违背五伦原则,孩子无法顺利渡过“叛逆期”。(儿子打母亲耳光案例)知识技能教育:拔苗助长,使孩子形成“习得性无助”,对学习产生畏惧心理。四种教育之现状•学校教育现状:重知识,轻智慧,重应试,轻德育。四种教育之现状•社会教育现状:报刊、杂志,电视,网络,手机,游戏等媒体受利益驱使,已成青少年发展的公害。四种教育之现状•宗教教育现状:争进头香,贿赂神灵,求财富、求富贵,求成佛,求上天堂等,忘了祖宗,忘了父母,忘了廉耻等等。流于迷信。•家庭教育:家长迷茫•学校教育:德育缺失•社会教育:急功近利•宗教教育:流于迷信•当务之急:•唯有家庭教育可以改变!一、四种教育之现状二、家庭教育之形式三、教育本末之思考四、家庭教育之内容五、家庭教育之方法六、家庭与学校教育二、家庭教育形式1胎教2母教(零岁开始)3家教(三岁开始,父母及长辈教)4师教(六岁以后,现为学校教育)【泰伯采药】•殷泰伯,周太王長子。弟季曆(历),生子昌,有聖(圣)瑞,太王有傳位季曆以及昌之意。泰伯知父意,即與(与)弟仲雍相約,因父病,以采藥(药)爲名,逃之荊蠻(蛮),被(pī)發文身,示不可用。孔子以「至德」表之。(为顺承父意,不仅让出天下,还甘愿放弃优越的贵族生活)【文王问安】•周文王姓姬名昌。为世子时。朝其父王季。日三。鸡初鸣而衣服。至寝门外问安。内竖曰安。文王乃喜。及日中。又至。亦如之。及暮。又至。亦如之。其有不安。文王色忧。行不能正履。王季复膳。遂复初。食上。必在视寒暖之节。食下。问所膳。命膳宰曰。末有原。应曰诺。然后退。(《弟子规》:晨则省,昏则定)【武王继述】•周武王姓姬名发。文王昌之次子也。文王圣孝。武王帅而行之。不敢有加焉。文王有疾。武王不说(脱)冠带而养。文王一饭。亦一饭。文王再饭。亦再饭。旬有二日。乃闲。后即位。伐商有天下。与弟周公旦继志述事。事死如事生。事亡如事存。孔子称之为达孝。【周公祝代】周公姬旦、武王之弟。武王克商二年。有疾弗豫。周公为坛。植璧(置壁玉于神前也)秉珪(bǐng、guī执桓圭)。告太王王季文王。愿以身代。武王疾旋瘳(chōu,病愈)。其祝册纳于金縢(téng,藏秘密之书柜)。后遭流言。居东(东都洛邑)。成王感风雷之变。与大夫冠弁(bìan,冠名)朝服。启金縢。乃得周公所自以为功代武王之书。成王执书以泣。遂亲迎周公而归。周朝立国初期,连续出现了太王,泰伯,仲雍,王季,文王,武王,周公,成王等圣贤明君。为周朝享国800年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为什么一个家庭能连续五代,圣贤辈出?二、家庭教育形式1胎教2母教3家教(父母教)4师教(现为学校教育)•正其本,而万物理。失之毫厘,差以千里。故君子慎始。(易经)教育好孩子要从胎教开始。1胎教•古者妇人妊子,寝不侧,坐不边,立不跸(bí),不食邪味,割不正不食,席不正不坐,目不视于邪色,耳不听于淫声,口不出恶言。夜则令瞽(gǔ)诵诗,道正事。如此,则生子形容端正,才德过人矣。(列女传)(日本科学家江本胜博士水试验已证明古人胎教的科学性)1、胎教•孕妇十月怀胎期间最忌生气。•怒气冲冲,小儿落地,就得抽风;•又犟又拗,生下小孩,面黄肌瘦;•女性太弱,往往生孩、寒气在腹;•又急又燥,生孩不育,非黄则疳;•口如刀锉,小儿下生、虚喘咳嗽。近代王凤仪先生提出的“家庭六步教育”,是承前启后关于家庭教育集大成者。他提出的胎教,详细阐述了胎教的意义,胎教修养,胎教卫生。准备要孩子的家长值得一读。1、胎教三、家庭教育形式1胎教2母教3家教4师教(现为学校教育)印光法师净土宗十三代祖师《印光法师文钞》印光法师(1861~1940),即释印光,法名圣量,字印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