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的基础训练题】一、选择题1.下列有关《三国演义》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A.《三国演义》原名为《三国志通俗演义》,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长篇白话小说。“演义”即“敷演义理”,演绎历史书的意思。是以晋朝史学家陈寿的《三国志》为基础加工而成的一部历史小说。B.《三国演义》人物形象栩栩如生,有“三绝”之谓:曹操的“奸绝”——奸诈过人;关羽的“义绝”——义重如山;孔明的“智绝”——机智过人。C.孔明一生料事如神,临终前料得魏延必反,授予杨仪一锦囊,嘱咐它待魏延反时及时打开,那时自有斩魏延之人。最后魏延大喊三声“谁敢杀我”,马超应声而出斩杀魏延。D.《三国演义》从东汉末年张角领导的黄巾起义开始,在镇压起义中,群雄崛起,董卓进京,曹操迎献帝于许昌“挟天子以令诸侯”,汉朝名存实亡,历史进入三国时期。E.曹操发矫诏讨伐董卓,各镇诸侯皆起兵响应,孙权在宫中救火时偶得传国玉玺,于是背约引兵回江东。【答案】CE(C杀魏延的是马岱。E“孙权”应为“孙坚”)2.下列有关《三国演义》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A.“马中赤兔,人中吕布”赤兔日行千里,飞走如风;吕布英勇无敌,刘、关、张三英曾合战吕布。后赤兔马被盗献于曹操,曹操又将它赠给关羽,关羽就是骑着这匹战马斩吕布于白门楼的。B.公元220年,曹操病死,其子曹丕废汉献帝,自立为帝,国号魏;第二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世称蜀;孙权则接受曹丕的封号,称吴王,后孙权在建业称帝,建立吴国,C.《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是明末清初小说家、戏曲家。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著作还有小说《隋唐两朝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义》《三遂平妖传》以及杂剧《宋太祖龙虎风云会》等。D.何进无识,驱鼠召狼,董卓进京,横行宫阙,残暴生灵。司徒王允巧施连环计,借貂婵离间董卓、吕布,董卓被除,余党求赦不能,进犯长安,王允跳楼死节。E.《三国演义》有明显的封建正统思想,《三国志》是“拥曹反刘”,而《三国演义》则是“拥刘反曹”,把蜀汉作为正统,因为刘备是中山靖王之后,有着严重的天命思想。【答案】AE(A吕布被曹操缢于白门楼,关羽骑赤兔斩杀的是颜良。C罗贯中是元末明初小说家)3.下列有关《三国演义》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A.清人毛宗岗认为《三国演义》叙事之佳,直与《史记》仿佛;而叙事之难,则有倍难于《史记》者。因为《史记》各国分书,各人分载,有本纪、世家、列传之别,而《三国演义》则合本纪、世家、列传而总成一篇。B.曹操行刺董卓不成,矫诏召集义兵,各镇诸侯起兵响应,歃血为盟,推袁绍为盟主,后袁术不发粮,孙坚背约,各怀私心,纷纷散去。C.关羽一生和曹操关联甚大,温酒斩华雄,首立战功,得力于曹操的力排众议;刘备兵败,关羽约法三章而降曹操,过五关斩六将;华容道义释曹操,以报昔日之恩;关羽败走麦城,为操所擒而杀,曹操礼葬之。D.《三国演义》共写了1200多个人物,是古代小说中描写人物最多的巨著。小说善于通过不同情节反复渲染人物性格的基本特征。E.孙权仗父兄之业,得长江天险,占据地利;又有周瑜、鲁肃等相辅,兵精粮足,称霸江东。人呼“孙郎”,称其“小霸王”。【答案】CE(C关羽是孙权所杀。E“小霸王”是孙策)4.下列有关《三国演义》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A.《三国演义》有三分之一的篇幅是在描写战争,大小战役四十余次,重点写了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彝陵之战三大战役。而诸葛亮和周瑜联手指挥的官渡之战以少胜多,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B.三国中,蜀汉后主刘禅昏聩,蜀首先被魏所灭;接着魏六路攻吴,吴亡;其时魏国政权已旁落司马氏手中。司马炎逼曹奂让位,魏亡。至此结束了三国纷争的历史,三国归晋。C.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占据“天时”;孙权以长江天堑为屏障,占有“地利”;刘备施行王道仁政,有“人和”的优势,因此鼎足而立,天下三分。D.“刘备摔阿斗”是小说中的一个著名片断,作者引用后人诗曰:“无由抚慰忠臣意,故把亲儿掷马前。”曲折地表现出对刘备故作姿态、收买人心虚伪面的批判。E.《三国演义》成书前,中国有400多年不安定的历史,渴望安定统一、有圣君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