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的新装【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作品及童话的有关知识。2、有感情朗读课文,理清故事情节,体会想像和联想在作品中所起的作用。3、熟悉故事情节,复述课文,把握人物形象。4、联系生活,深刻理解作品寓意,培养敢说真话的良好品质。【重点聚焦】这篇童话讽刺了什么,告诉我们什么?这篇童话通过一个昏庸无能而又穷奢极欲的皇帝受骗上当的故事,揭露和讽刺了皇帝和大臣们的虚伪,愚蠢和自欺欺人的丑行,无情鞭笞了黑暗腐朽的封建制度。【难点突破】本文运用了夸张与想象的表现手法,其作用是什么?无情地鞭挞了至高无上的皇帝和道貌岸然的大臣,辛辣地嘲笑了他们的愚蠢虚伪卑鄙自私,曲折地反映了现实生活,反映了封建专制制度的腐朽。【走进作者】安徒生,19世纪丹麦(国籍)文学巨匠,世界著名的童话作家。他的160余篇童话在近150年中被翻译成140多种文字,从丹麦传向世界。安徒生生于鞋匠家庭,童年生活穷苦,早期写有诗歌、剧本和长篇小说等,著名的童话有《丑小鸭》、《海的女儿》、《卖火柴的小女孩》、《夜莺》、《皇帝的新装》等。童话是儿童文学的一种,它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张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对儿童进行思想教育。语言通俗易懂,情节曲折离奇,往往采用拟人的手法,举凡鸟兽虫鱼,花草树木,整个大自然以及家具、玩具都可赋予生命,注入思想感情,使它们人格化。【背景追溯】这篇童话写于1837年。18世纪末19世纪初,西欧资本主义得到迅速发展,而处于北欧的丹麦却还是个君主立宪国家。丹麦追随法国拿破仑与英国作战,结果战争失败,丹麦成了英国的附属国。从此,丹麦人民身受本国封建阶级和英国资产阶级的双重剥削,过着饥寒交迫的贫困生活,而封建统治阶级则穷奢极欲,挥霍无度。面对这样的社会现实,安徒生根据西班牙一则民间故事改编了《皇帝的新装》,把揭露的锋芒直指封建统治阶级的头子,无情地嘲讽了贵族、宫廷的丑恶行径,深刻地解剖了当时社会的病状。【拓展链接】童话童话是儿童文学的一种。这种作品通过丰富的想像、幻想和夸张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对儿童进行思想教育。语言通俗、生动,故事情节往往离奇曲折,引人入胜。童话又往往采用拟人的方法,举凡鸟兽虫鱼,花草树木,整个大自然以及家具、玩具都可赋予生命,注入思想感情,使它们人格化。【自主学习案】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称职(chèn)滑稽(jī)陛下(bì)赏赐(cì)御聘(yùpìn)爵士(jué)头衔(xián)华盖(gài)骇人听闻(hài)随声附和(hè)报呈(chéng)精致(zhì)愚蠢(chǔn)妥当(tuǒ)花纹(wén)圈定(quān)后裙(qún)2.辨清字形更(ɡēng)(更衣)和(hè)(附和)更(gèng)(更多)和(hé)(我和你)称(chēng)(自称)系(jì)(系鞋带)称(chèn)(相称)系(xì)(联系)3.根据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不可救药:这里比喻人坏到无法挽救的地步。骇人听闻:使人听了非常吃惊(多指社会上发生的坏事)。骇,震惊。随声附和:别人说什么自己跟着说什么。比喻没有主见。滑稽:言语、行动引人发笑。4.走进文本(1)这篇课文写了哪些人物?皇帝老大臣骗子诚实的官员大家(骑士、典礼官、小孩子、爸爸、百姓)(2)课文情节是围绕哪一个字展开的?围绕着一个“骗”字展开。(3)文中各种人物是怎样围绕“骗”字进行活动的?(用一个字加以概括)骗子(行)骗→→皇帝(受)骗→→大臣(助)骗→→百姓(传)骗→→小孩(揭)骗【合作探究案】探究点一:故事缘由1.这个故事写皇帝穿上两个织工做本不存在的"新衣"游行,既然是不存在的,那么人们为什么会甘心情愿受骗呢?皇帝为什么会上钩呢?因为骗子说“任何不称职的或愚蠢得不可救药的人,都看不见这衣服”这句话,两个织工胡说衣服具有这样一种“奇怪的特性”,它不但抓住了皇帝的昏庸荒政而又想辨别出官员是否称职、是聪明还是愚蠢,以求保住皇位的心理,而且抓住了大臣们只想保住官位的心理,因而骗术步步行通。也就是说这两位钓鱼者对鱼的心理非常的了解。探究点二:人物分析2.课文里塑造了一批很有个性的人性形象,这些人物有什么特点?皇帝是一个昏庸无能,骄奢淫逸,愚蠢透顶,自欺欺人,虚伪昏庸的人;大臣官员: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