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小石潭记解释文言虚词【文言虚词】虚词指没有实在意义,一般不能充当句子成分,只能配合实词造句,表示种种语法关系的词。虚词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五类。【解释文言虚词的方法】文言虚词重在积累。(1)将初中阶段最为重要的几个文言虚词的用法进行归纳整理。(2)释意时,要结合语境、上下文和整个句子的含义,在总体把握文意的基础上来推断虚词在文中的用法和意义。(3)如果给出两个句子让我们判断其意义和用法是否相同,我们可以先将某个虚词的基本用法和意义代入句子中去理解,然后将其中能确定的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代入另外一句,看句子是否讲得通,以此来筛选答案。01积累运用1.字词积累——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篁竹(huáng)清liè(冽)为坻(chí)翕忽(xī)佁然(yǐ)下chè(澈)俶尔(chù)幽suì(邃)为嵁(kān)为yǔ(屿)2.词语积累——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俶尔远逝(忽然)(2)佁然不动(静止的样子)(3)日光下澈(穿过,透)(4)闻水声(听到)3.词语积累——解释下列多义词。(1)如鸣佩环(玉制的装饰品)四面竹树环合(环绕)(2)水尤清冽(清澈)以其境过清(凄清,冷清)(3)潭中鱼可百许头(大约)明灭可见(可以)不可知其源(能)4.句子积累——按提示写出课文中的相应语句。(1)作者描写小石潭周围树木青葱的句子是: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2)文中侧面描写水清澈透明的语句: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3)写潭中游鱼动静相宜、灵活有趣的语句:然不动;尔远逝,往来翕忽。(4)作者描写小石潭凄清的气氛的句子是: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四周)青翠的树木,碧绿的藤蔓,覆盖、缠绕、摇晃、联结,参差不齐,随风飘荡。(2)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像在空中游动,没有什么依托似的。(3)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顺着小潭向西南方向望去,(溪流)曲曲折折,一段看得见,一段又看不见。(4)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因为这里环境过于凄清,不能长时间停留,就把当时的情景记下来便离去了。6.综合性学习。有人说,小石潭是一幅画,这幅画既有粗线勾勒,又有工笔细描。粗线勾勒时,寥寥数笔,就点出了小石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和“四面竹树环合”的主要特点。工笔细描时,近岸之石的奇形怪状,水中游鱼的怡然自得,溪流岸势的犬牙差互,整体环境的凄神寒骨,刻画得淋漓尽致,形神兼备。(1)市旅游公司准备开发小石潭这一景点,想请班上每一个同学仿照示例为小石潭的景物设计一个景点,你所设计的景点名称是什么?设计的依据又是什么?示例:“小径通幽”,依据:“隔篁竹”“伐竹取道”。示例:“听水轩”,依据:“闻水声,如鸣佩环。”(2)每一个景点都要有一段导游词,请你仿照示例,为你所设计的景点写一段导游词,要求抓住其特点,用富有激情、生动的语言进行介绍。小径通幽——走入小径,你会体会到青树翠蔓、蒙络摇缀的优美意境,会闻到沁人心脾的翠竹清香,会听到如鸣佩环的潺潺的流水声,也会欣赏到鸟鸣山更幽的意境。近观则竹树环合,清风徐来;远眺则群山连绵,雾霭苍茫。示例:听水轩——大家一听到这个景点的名称,肯定会有耳目一新之感吧。正值盛夏,想必大家一路走来,也很辛苦了!下面让我们坐在这竹树环合的轩子里,一同来品味这独具神韵的美景吧让我们放松身心,尽情去聆听这来自小石潭的潺潺水声吧!02课内精读阅读课文选段“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曰恕己,曰奉壹”,回答下列问题。7.用“/”标出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1)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2)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8.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B)A.水尤清冽(清凉)B.潭中鱼可百许头(可以,表示能愿)C.隶而从者(随从)D.以其境过清(凄清,冷清)9.小石潭的潭水有什么特点?作者是怎样描写的?清澈;通过描写游鱼、日光、影子来侧面烘托潭水的清澈。10.作者通过写小石潭人迹罕至、凄清幽静的环境,意在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意在表达自己谪居生活孤寂悲凉的思想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