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24、《满井游记》课型:新授课1知识链接:袁宏道(1568~1610)明代文学家,字中郎,号石公。荆州公安(今属湖北)人。与其兄袁宗道、弟袁中道都有文学成就,被称为“公安三袁”,世称“公安派”。袁宏道始终无意于仕途,万历二十年(1592)中了进士,但他不愿做官,而去访师求学,游历山川。他生性酷爱自然山水,甚至不惜冒险登临。明神宗万历二十六年(1598),袁宏道收到在京城任职的哥哥袁宗道的信,让他进京。他只好收敛起游山玩水的兴致,来到北京,被授予顺天府(在北京)教授。终日又得和拜谒酬答打交道了,这使他颇为苦闷,更使他苦闷的是有政见却得不到申诉。好在袁宏道所担任的职务比较清闲,有空暇就游览北京附近的名胜古迹。《满井游记》就写于这一年的春天。本文是一篇文字清新的记游小品。满井是明、清两朝北京近郊的一个风景区。文章用极精简的文字记游绘景、抒发情感。小品是散文的一种,特点是:在说理上深入浅出,在记叙上简明生动。明清两代这种体裁最为盛行。模块一:自主学习(独立进行)学习目标与要求:了解作者生平;熟读课文,扫除语言障碍。模块二:交流研讨(小组合作、展示、精讲)学习目标与要求:朗读课文解决生字词的读音;了解文意。学法指导学习内容精讲点拨1、生试读课文,利用注释解决字词。完成学习内容(1)2、借助工具书,理解课文大意。完成学习内容(2)(3)(15分钟)1、把注释中出现的生字词从课文中找出来,并在文中注音,划词。2、生字注音:燕地寒()花朝节()廿二日()土膏()脱笼之鹄()鲜妍()倩女()髻鬟()茗()红装而蹇者()汗出浃背()恶能无纪()3、朗读课文。(1)生齐读课文一遍,读顺课文。(2)听录音朗读课文,解决难字读音,体会作者的情感。(3)学生自由朗读,将不能理解意思的字词圈画起来。点拔:对照注释,工具书,清除字词障碍,特别要注意多音字、通假字的读音,句子停顿。学法指导研讨内容精讲点拨组长组织小组讨论:1、小组长分配任务。2、组内相互交流探讨。3、小组内派人把本组的答案写在小黑板上展示。4、教师适当点拨。(30分钟)1、古今异义:土膏微润(古义:今义:)局促一室之内(古义:今义:)2、一词多义:乍:波色乍明冷光之乍出于匣也然:晶晶然然徒步则汗出浃背于:于时冰皮始解冷光之乍出于匣也3、词类活用:鳞浪层层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4、文言句式:(1)、把下列省略句补充完整:若脱笼之鹄然徒步则汗出浃背(2)把下面倒装句改成正常语序:而城居者未之知也。5、再次朗读课文,从记叙的六要素的角度整体了解文意。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模块三:练习训练学习目标与要求:回顾所学知识,巩固知识点。学法指导训练内容精讲点拨自主完成训练内容(10分钟)1、阅读课文,写出文中描写山水的比喻句:水:山:2、本文选自《》,作者是(朝代)(称谓),字,号。答案:合作探究:局促一室之内(古义:拘束,限制今义:拘谨,不自然)2、一词多意:乍:波色乍明副词,始,初冷光之乍出于匣也忽然然:晶晶然。。。。的样子然徒步则汗出浃背但是于:于时冰皮始解在冷光之乍出于匣也从3、词类活用:鳞浪层层名词作状语像鱼鳞一样泉而茗者名词作动词,用泉水煮罍而歌者名词作动词,饮酒红装而蹇者名词作动词,骑驴练习训练:1、阅读课文,写出文中描写山水的比喻句:水: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山: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鲜艳明媚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2、本全选自《袁中郎全集》,作者是袁宏道(朝代)明代(称谓),字中郎,号石公。1、古今异义:土膏微润(古义:肥沃今义:很稠的糊状物)5、文言句式:(1)、把下列省略句补充完整:若脱笼之鹄省略了主语“余”然徒步则汗出浃背省略了主语“游者”(2)把下面倒装句改成正常语序:而城居者未之知也。而居城者未知之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