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亚洲自然环境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亚洲在地球上的位置。2.知道亚洲的地形特点和河流特点。3.认识亚洲的气候特点,以及对农业的影响。能力目标1.使用地图说明亚洲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使学生初步掌握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说明某一地区位置特点的方法。2.能够使用亚洲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以及相关资料,总结归纳亚洲的地形特点和河流特点,理解地形与河流分布之间的关系。3.能够使用亚洲气候分布图、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及相关资料,归纳总结亚洲的气候特点。4.通过对亚洲自然环境的学习,理解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初步学会分析各自然地理要素间的相互关系。德育目标培养学生热爱我们所居住的大洲——亚洲的良好情感。二、教学重点1.亚洲的位置,濒临的海洋,相邻的大洲及分界线。2.亚洲地形特点及主要地形区、河流。3.亚洲气候的特点及对农业的影响。三、教学难点1.为什么说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2.亚洲的地形特点及对河流的影响。3.从影响气候的因素入手,分析亚洲气候的形成原因。四、教学方法讨论法、谈话法、读图分析法、对比法。五、教具准备1.地球仪、亚洲地形图、亚洲气候类型图。2.课件。六、课时安排二课时第一课时一、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知道整个世界共有7个大洲,哪位同学能把这7个大洲说出来?我们伟大的祖国位于其中的哪个大洲?答:亚洲。这节课我们就来共同学习亚洲。问:亚洲的全称是……答:亚细亚洲——东方日出之地。好,现在来看看我们亚洲的自然环境情况。板书:第一节自然环境(二)讲授新课课件:亚洲在世界中的位置图。提问:在东西半球中亚洲主要位于哪个半球?南北半球中亚洲主要位于哪个半球?(学生回答)课件:亚洲的范围图。在图上找出北美洲、大洋洲、非洲、欧洲,并完成下表:(同学回答)教师:请同学们在图上找出亚洲濒临的海洋,并说出它们分别在亚洲的什么方位。(学生回答时会漏掉大西洋,这时教师应指导学生在地图上找到亚洲西面濒临的地中海和黑海,让学生明白亚洲除北面临北冰洋、东面临太平洋、南面临印度洋外,西面还临大西洋,加强知识的纵向联系,训练学生用已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活动:把全班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发一张纸,上面有按同一比例尺绘制的七大洲轮廓图,并标有各大洲的面积以及最南、最北的大致纬度。让学生在图中分别找出(或量出)面积最大的,跨纬度最广的,东西距离最大的大洲,并讨论:为什么说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看哪组最先完成。(设计该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动手能力以及分析归纳的能力)板书:一、世界第一大洲1.面积最大2.跨纬度最广3.东西距离最大教师:由于亚洲的面积实在是太大,为了研究的方便,人们又把它分成几块区域。课件:亚洲地理分区图,并显示问题:1.亚洲共分为哪几个区域?这是根据什么划分的?2.中国位于哪一地区?这一地区还有哪些国家?3.其他地区是不是都与中国接壤,分别位于中国的哪个方位?4.在图上找出哈萨克斯坦、伊拉克、阿富汗、印度、印度尼西亚、俄罗斯,并说出它们所在的区域。(这几个国家都是所在区域重要的国家,或是世界热点地区)(学生回答后,教师需给学生指出俄罗斯是地跨欧亚两洲的欧洲国家,但不过多解释)课件:亚洲地形图活动:1.看分层设色地形图,注意海拔5000米以上,3000~5000米,以及200米以下分别用什么颜色表示,然后找出这几种颜色分别在图中的哪些区域。2.讨论:从图中可以得出亚洲地势有什么特点?3.在教材图6.5中找出青藏高原、帕米尔高原、西西伯利亚平原、华北平原、印度河平原、伊朗高原、德干高原,指出它们的位置和大致海拔,体会亚洲地势的特点。(教材P5第1题)(通过读图、讨论、分析,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板书:二、地形地势:中部高、四周低课件:亚洲地形图。(点击鼠标,把30°N用红色标出来)教师:如果我们沿着30°N纬线把亚洲切开,看到的地形剖面图会是下面的哪一幅呢?(学生回答后,电脑演示:沿30°N把亚洲分为两部分,其中30°N以北的一部分变为立体图并竖立起来,得到地形剖面图,让学生体会亚洲中部高、四周低的地势特点)教师:俗话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亚洲这样一种中部高、四周低的地势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