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历史[年级]初二[关键词]中国现代史/教案[文件]第36课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doc[标题]第36课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内容]第36课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一)教学目的1.基础知识:南京惨案,蒋介石投靠帝国主义,四·一二反革命政变;马日事变,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七·一五反革命政变。2.能力训练:对帝国主义破坏国民革命运动,蒋介石投靠帝国主义,应有具体的认识。对国民革命运动失败原因的分析,能结合史实予以说明。3.思想教育:讲述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血腥镇压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的史实,揭露国民党右派的阴险凶残,向学生进行阶级教育。通过国民革命运动由胜利转向失败的讲解,使学生认识,蒋汪国民党右派集团的叛变和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错误,是第一次国内革命失败的主要原因。教学重点和难点1.国民党右派发动反革命政变是教学重点。2.对国民革命运动由胜利急剧地转向失败诸因素的分析,构成本课教学的难点。(二)教学过程1.复习提问举例说明帝国主义对国民革命运动的仇视。(学生回答以后,教师总结)帝国主义是中国革命的死敌,列强在北伐战争走向决定性胜利的时候,运用炮舰政策和收买手段,分化革命阵营,推动蒋介石集团叛变,使国民革命面临严重危机。一、帝国主义干涉和革命阵营分化(板书)1.帝国主义对国民革命运动的破坏(板书)北伐战争向长江流域推进的时候,帝国主义就在上海集结大量军队,调来大批军舰,在长江上游巡逻,公然进行武装干涉中国革命。1927年3月24日,列强军舰炮轰南京,正是在这种情势下发生的。(学生阅读帝国主义集结军事力量和炮轰南京的课文,教师进一步指出)帝国主义炮轰南京的主要目的是威逼蒋介石就范(由一学生朗读课本上的一段分析):“当北洋军阀吴佩孚、孙传芳的势力彻底覆灭之后,帝国主义加紧在革命阵营内部寻找代理人,充当它们统治中国的新工具,它们把目标集中在国民党右派蒋介石身上。(教师接着指出)帝国主义的炮舰政策,激起了中国人民在反帝怒潮,这是它们不愿看到的。在帝国主义寻求新的干涉策略时,看到了革命内部蒋介石集团和共产党之间存在着最尖锐的对立。帝国主义对蒋采取拉拢政策,立即得到蒋介石的响应。2.蒋介石公开反共反人民(板书)蒋介石将“司令部”设在南昌,筹拼他们自己的班底,与武汉国民政府相抗衡。北伐军占领上海、南京后,蒋介石壮大了胆量,公开转向反革命,其靠山就是帝国主义和大地主、买办资产阶级。(教师指导学生阅读课本上的有关内容,对蒋介石到达上海以前的反革命活动进行归纳)①南昌是蒋介石进行阴谋活动的中心。②公开迎合帝国主义,承认列强在华的一切特权。③杀害赣州工会领导人陈赞贤,这是蒋介石公开转向反革命的起点。④蒋介石由南昌经九江、安庆,到南京的途中,一路屠杀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⑤(补充蒋介石对南京惨案的态度)南京惨发生的第二天,蒋介石到达南京,他目睹了帝国主义炮轰南京造成的伤亡和破坏,可是他一到上海,即公开宣布:关于南京事件,对“外国人一定有相当满意的办法”,“各友邦侨民可以放心”。(学生阅读《请看今日之蒋介石》节录,教师作解释)此文对蒋介石本质的剖析很正确。郭沫若当时任国民革命军总政治部副主任,在九江、安庆耳闻目睹了蒋介石的反革命行径,写下了这篇声讨文章。此文还号召:“现在凡是有革命性、有良心、忠于国家、忠于人民的人,只有一条路,便是起来反蒋!反蒋!”二、蒋介石集团判变(板书)1.叛变前的密谋(板书)(本标题紧扣“蒋介石到上海以后,密谋反革命计划”的课文,展开教学。学生阅读课本有关内容,教师对蒋介石为什么选定上海作为公开判变革命的地点?他耍弄了一些什么阴谋手段?作出分析)①上海是帝国主义严密控制的城市,也是买办资产阶级集中的地方。蒋介石便于得到帝国主义和买办资产阶级的军事援助和财力支持。②上海十里洋场,藏垢纳污,有流氓和投靠过来的反动军队供蒋介石驱使。③上海有强大的革命力量。为了对付上海工人阶级和拥护革命的市民,蒋介石进行了一连串的阴谋活动(如:一面将投降过来的孙传芳旧部防上海,好执行屠杀任务;一面向上海总工会表示“诚意”,向工人纠察队赠送锦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