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疆拓土与对外交流1教学目标1、以“秦始皇能吃到葡萄吗?”为话题,引导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获取相关史料信息,有理有据地加以求证,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学科思维能力。2、让学生学会运用唯物史观描述历史现象、解释历史问题的基本方法。2学情分析葡萄是一种习以为常的水果,秦始皇是众人皆知的帝王,以“秦始皇能吃到葡萄吗?”为切入口,一方面符合八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的主动参与。另一方面,在求证过程中,学生既运用诸多历史知识,如葡萄的产地、张骞出使西域丝绸之路的开辟等加以求证,又考虑到路途、当时的保鲜技术以及葡萄不易保存等因素。3重点难点1.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多角度、多层面地进行理由阐述,有理有据地得出结论,这是重点。2.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学科思维能力,从地图中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史地结合这是难点。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情景导入以中央电视台《是真的吗?》大型互动求证节目为平台,创设情境:秦始皇宴请群臣,举杯欢庆,宫女们献上美味佳肴。引出问题:秦始皇能吃到葡萄吗?活动2【活动】师生互动师生互动(一)1.提供相关素材2.传达合作指令3.巡视、指导求证1.各小组确定观点2.查找资料,获取信息3.讨论、记录师生互动(二)1.传达成果展示指令2.简略板书小组观点及理由3.适时提问、启发思考、点评小组成果展示,代表发言师生互动(三)1.归纳学生理由阐述的角度及考虑的因素2.描述历史现象、解释历史问题时,应该怎么做或要注意什么?思考、回答活动3【讲授】课堂小结1.展示:描述历史现象、解释历史问题的基本方法:史论结合,有理有据;全面客观,开放多元。2.希望同学们能把这种方法运用到学习和生活实际中。齐读(领悟并掌握如何运用唯物史观描述历史现象、解释历史问题的基本方法)活动4【测试】学教测评某反映《三国演义》的电视剧片段:只见张飞猛喝一声,其手下士兵手举“火药包”炸开曹军城墙。这是真的吗?活动5【练习】附件1:学习任务单学习任务单:秦始皇能吃到葡萄吗?要求:小组合作,确定记录员,发言人任务:先确定小组观点,后阐述理由。观点:理由:1、2、3、材料一:图一图二图三图四材料二:秦始皇(公元前259—公元前210年),即嬴政,秦庄襄王之子。13岁时即王位,22岁时亲政,首先清洗了政治上的反对势力,接着集中精力进行对六国的征服战争,自公元前230年至公元前221年,先后灭六国,39岁时(公元前221年)完成了统一大业。公元前207年,秦朝被秦末农民起义推翻。——(人教版八上《历史与社会》教材)材料三:张骞出使西域(人教版八下《历史与社会教材》)活动6【活动】附件2:学教设计(教案)《寻秦探史》学教设计一、学教目标依据课程标准2-4社会进步的动力和历史发展的趋势,自行确定课题《寻秦探史》,以“秦始皇能吃到葡萄吗?”为话题,引导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获取相关史料信息,有理有据地加以求证,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学科思维能力,进而让学生学会运用唯物史观描述历史现象、解释历史问题的基本方法。二、学教内容以“秦始皇能吃到葡萄吗?”为话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获取相关史料信息,从多角度、多层面,有理有据地加以求证,从而归纳描述历史现象、解释历史问题的基本方法——论从史出,有理有据;全面客观,开放多元。三、学教课型探究课四、学教流程:学教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以中央电视台《是真的吗?》大型互动求证节目为平台,创设情境:秦始皇宴请群臣,举杯欢庆,宫女们献上美味佳肴。引出问题:秦始皇能吃到葡萄吗?说说:哪些美味佳肴?辨辨:众多美味佳肴中,哪些是真的,哪些是假的?通过学生熟悉的央视节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美味佳肴辨真假”为新授课作铺垫。师生互动(一)1.提供相关素材2.传达合作指令3.巡视、指导求证1.各小组确定观点2.查找资料,获取信息3.讨论、记录1.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学科思维能力2.锻炼学生获取信息能力师生互动(二)1.传达成果展示指令2.简略板书小组观点及理由3.适时提问、启发思考、点评小组成果展示,代表发言1.锻炼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语言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