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课黔之驴》讲学稿模块一:自主学习(独立进行)(预时15分钟)学习目标与要求:1.清除字词障碍,顺畅朗读课文;2.浏览课文,整体感知,归纳课文的主旨。模块二:交流研讨(小组合作、展示、精讲)(预时40分钟)学习目标与要求: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借助课下注释疏通文意,理清文章故事情节,了解课文寓意。学习内容随堂笔记【步骤一】阅读知识链接,了解作者以及写作背景作者简介:柳宗元(773年—819年),字子厚,山西运城人,世称“柳河东”,“河东先生”。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为“韩柳”。与刘禹锡并称“刘柳”。与王维、孟浩然、韦应物并称“王孟韦柳”。与唐代的韩愈、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和曾巩,并称为“唐宋八大家”。《三戒》是作者寓言作品中的代表作,是著名的讽刺小品,包括《临江之麋》、《黔之驴》、《永某氏之鼠》。作者认为这三则寓言都可以使人引以为戒,故称“三戒”。这三篇寓言,深刻有力地讽刺了封建剥削阶级丑恶的人情世态。寓言故事是文学体裁的一种。常带有讽刺或劝戒的性质,用假托的故事或拟人手法说明某个道理或教训。中国历来有些著名的寓言故事如《揠苗助长》、《自相矛盾》、《郑人买履》、《守株待兔》、《刻舟求剑》、《画蛇添足》等,世界最早的寓言集是《伊索寓言》,其它比较著名的寓言集或寓言较集中的作品有《克雷洛夫寓言》《列那狐的故事》《百喻经》《拉封丹寓言》等。【步骤二】预习课文,积累文言字词。小组成员在小组长带下齐读课文,读熟文章,然后自主完成下面的练习题,巩固基础知识。(1)给下列字注音。黔()窥()骇()遁()噬()狎()踉()憖()()倚()(2)解释下列字词:蔽:窥:遁:胜: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__技此止耳朵:憖慭然:__【步骤三】小组长检查组员完成情况并组织校对答案。点拔:学习文言文,先可以对照注释,运用工具书,清除字词障碍,特别要注意多音字、通假字的读音,推敲每一句的朗读停顿。书写等级______达成等级______模块三:练习训练(独立完成与合作交流相结合)(预时10分钟)学习目标与要求:阅读原文的结尾部分,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教学反思:研讨内容随堂笔记各小组长组织组员参考课文注释,翻译课文,然后讨论下边的问题,并及时在讲学稿上记录讨论的结果,展示前请认真阅读展示建议。研讨1:老虎是怎样逐步认识驴并把它吃掉的?展示建议:可以从文中找出虎与驴在接触过程中各自的动作、神态或语言的词语,以此来分析虎和驴的形象。研讨2:请根据自己对课文故事的理解,说一说驴是否可以避免被吃的命运?并说几句议论的话,谈谈自己的感想,揭示故事的寓意。展示建议:可分别从虎、驴、好事者的角度来思考。精讲:根据文中寓意及文言文翻译方法:留、删、补、换、调、变,译好古文。训练内容随堂笔记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书写等级___达成等级___21《黔之驴》日日清班级:七()班组别:姓名:▲基础题1.给生字注音:黔()窥()骇()遁()噬()狎()踉()憖()解释课文语句中的下列字词:3.在下列句子中找出有词类活用现象的词语,并解释。(1)有好事者船载以入(2)驴不胜怒,蹄之(3)稍近益狎(4)尽其肉4.一词多义(1)以为A.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B.以为且噬己也(2)然A.慭慭然,莫相知。B.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3)之A.黔之驴B.虎见之5.翻释课文中的语句(1)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2)稍近益狎,荡倚冲冒,驴不胜怒,蹄之。6.下列句子中的“之”意义与其他不同的一句是()A.放之山下B.虎见之,庞然大物也C.稍出近之D.计之曰7.下列句子的省略成分补得不恰当的一项是()A.有好事者船载(驴)以入(黔)B.(驴)至则无可用C.(好事者)放之山下D.(驴)蔽林间窥之☆发展题【甲】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虎见之,庞然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