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战国时期社会大变革》(第二课时)教案年级:____班级:______授课教师:_______主备人授课时间第2课时审核人课型课题第9课《战国时期社会大变革》(展示课)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春秋战国时期铁器牛耕的使用,在生产上是巨大的历史进步,大大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变革。2.掌握商鞅变法的内容和作用。过程与方法:2、通过对铁农具、牛耕产生发展情况的讨论研究,帮助学生感知人类生产进步与社会变革的艰辛和伟大成就,养成自主探究的个性与习惯,并逐步掌握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方式。情感态度和价值观:3、在学习商鞅变法的内容和作用过程中,培养改革意识和创新精神,学会从顺应历史潮流、推动社会进步的角度去认识人生的价值。教学重点铁农具、牛耕的推广及意义。教学难点生产力的进步推动社会大变革是本课的难点。学习方法自主合作探究、展示交流、辅助多媒体教学。学习流程“三环五步”教学模式。学习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预习导引明确目标】1、了解战国时期著名的水利工程都江堰。2、掌握商鞅变法的内容及历史意义。3、生产力的进步推动社会大变革的动力。课件展示学习目标或手写。学生根据目标自主学习。【展示提升】1、导语:改革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方式,春秋战国时代也是一个大变革时代,让我们了解当时的改革是怎样推动社会进步的.2、大变革的时代背景。春秋战国时期,由于铁农具和牛耕的出现和教师把教学过程内容1、学生分六大组进使用,生产力水平提高,使土地利用率和农作物产量显著提高。然而奴隶生产积极性不高。奴隶主大量开垦私田,改变剥削方式,成为新兴地主。提问:我国什么时候开始使用铁器与牛耕?铁器和牛耕广泛运用于什么时候?(春秋战国)3、铁器和牛耕的的推广的影响。(1)就考古材料所知,河南、陕西、山西、山东、河北、辽宁、湖南、湖北等省都出土过春秋战国时代的铁器工具,可见当时使用铁器的区域非常广阔。另外考古资料还证明,特别是战国时期的铁农具不仅数量大,而且种类也很多,有犁、铧、锄、铲、镰等。(有犁地的,挖土的,除草的,收割庄稼的。)现在我们就来看看出土的一些战国铁农具。多媒体显示《战国时期的铁农具》。提问:铁农具使用之前使用什么工具?看铁农具的进步在哪里?它的使用对农业生产有什么重要意义?(铁蕴藏丰富,开采方便,质地坚硬,对开垦荒地、深耕除草、兴修水利提供了便利的条件。)(2)史书记载“宗庙之牲,为畎亩之勤”说明春秋时作为供品的牛已经用来耕田了。这就是牛耕用于农业生产的实物见证。到战国时期,人们开始使用两牛牵引的犁进行耕作。(看战国铁犁铧图片)。随着铁器和农耕的推广,使得大量开垦的荒地和深耕细作成为可能,农作物的产量大大提高,也为兴修水利创造了条件(如秦国李冰在岷江修建都江堰是闻名世界的防洪灌溉工程。)社会生产力的显著进步,推动了社会的大变革。提问:牛耕和铁器连起来使用,效率如何呢?直接作用: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深远影响:生产力的显著进步,推动了社会大变革。4、商鞅变法。铁器和农耕的出现对当时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极大的提高了生产力,引发了改革变法的时代的风潮。其中秦国的商鞅变法就是一场比较彻底的改革。⑴学生从以下角度分析问题:商鞅变法的背景、目的、主要内容及历史作用。①封建经济发展的需要;各国争霸的现实压力;②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用商鞅变法。③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奖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以免除徭役。);奖励军功(按军功大小封爵、授田、赐宅,废除没有军功的贵族的特权。);建立县制(设置31个县,县设县令。县令由国君直接任免。)④历史作用:废除了旧制度;促进农业发展;增强军队战斗力;增强了国力为后来秦灭六国、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⑵拓展:它的改革,使秦国迅速强大起来,为后来秦灭六国统一中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它是古代一场比较成功的地主阶级性质的改革。史料记载“商君想秦十年,宗室友贵戚多怨望”,意思是由于商鞅的改革触犯了当时旧贵族的利益,招到他们的坚决反对,最后商鞅也因车裂而死,商鞅虽死,然“秦妇人,婴儿皆言商君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