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画地图讲历史――学习与探究之一〖教材分析〗历史是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里发展的,大到社会生产方式的演变,小至具体历史事件的经过,都是在某一特定的地理环境里按时间先后发展而来的。任何一部历史著作,它要阐明历史的发展规律,描绘历史人物的风貌业绩或者勾勒历史事件的因果关系,都要与一定的地理条件的时间因素结合起来。但文字的叙述多是抽象和概括的。因此,结合地图学历史,能够形成空间感、立体感,有利于将抽象概括的东西直观化、立体化,有助于学习者树立历史事件与特定的地理环境之间的联系,降低人们理解历史问题的难度。〖学情分析〗1.对于从未学习过绘制地图方法的初二学生来说,要绘制一张“清朝疆域图”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因此,让学生掌握绘制地图的方法,是本课要完成的首要任务。2.经过一年多的学习,学生有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储备,收集资料、小组探究学习已经成为自然的习惯,学习方式也发生了一定的转变,但综合能力尚有待提高。3.从心理学角度来说,初中生抽象思维日益占主导地位,思维中的具体形象成分仍起重要作用,思维活动的组织性、创造性、独立性和批判性都有了显著的发展。从判断推理能力来看,初中生已逐渐能使自己的判断恰当,推理合乎逻辑,但还不善于用压缩、简略的方式;同时他们的空间想像能力不断提高,他们的想像更富于创造的特色,尤其在作文、绘图、科技活动中开始把创造想像同创造性活动联系起来。〖教材处理〗1.针对初二学生对科学绘制地图方法的陌生,因此将学习绘制简易历史地图的基本方法确立为难点,在课前对学生进行绘制培训,下发有关绘制地图的资料。本课的重点内容为“利用地图正确表述历史”。2.为加深学生对近代这段屈辱历史的感受,特地增加了“城市的变迁”这一内容。绘制南京地图和北京地图,目的是通过古今荣衰的对比,促使学生去探索产生这一变化的原因,进一步认识到侵略战争对人类文明的严重破坏。3.为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只有国家的强大,才能维护国家的尊严,维护主权和领土完整,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增加了绘制香港的地图,由学生依据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标注每次割让的领土,并搜集有关香港回归的资料。通过这一活动,培养学生对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活动说明〗本课的活动内容是“画地图,讲历史”,重点是学习绘制历史地图的基本方法和利用地图表述历史问题的能力,既需要具有历史、地理、美术和文学等多方面的综合知识,又需要动手、动口、动脑,是培养学生收集信息、比较分析、实际操作、语言表达等多方面能力的理想途径。〖活动目标〗1.通过学习绘制“鸦片战争前清朝疆域图”,了解绘制历史地图的基本知识和方法。2.通过观察、分析所绘地图,并结合所学知识,了解西方列强一步步入侵中国的基本状况和近代中国领土疆域的大致变化情况,培养运用地图信息分析、比较、归纳历史问题和表达历史问题的能力,增强学习历史的兴趣。3.通过这一活动,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激活学生在各科学习中的存储,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尝试相关知识技能的综合运用,在解决实际问题的探索性活动中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活动准备〗教师准备1.下发有关绘制历史地图方法的资料,对学生进行课前培训。2.班级学生自然分组,分成四个组。3.设计本次活动的子课题,各组抽签决定自己的活动主题。4.设计活动说明,并在一周前发给学生,为这次的活动提供指导。5.为学生提供适合的网站和书籍,指导学生利用各种途径查阅自己需要的材料。6.选出一名主持人,八名评委;设计并下发课堂评价表。7.设计“学生活动过程心理体验问卷”调查表。学生准备1.熟悉教科书中有关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课文和地图。2.识读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图、“鸦片战争前清朝疆域图”、香港地图。3.搜集并阅读有关介绍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初西方列强侵略中国的历史知识读物,也可以通过互联网查询。4.搜集有关香港回归的历史资料。5.准备一张较大的纸和三四支颜色不同的笔,绘制地图。〖活动过程〗根据教学实际的需要,将这次活动课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活动总动员主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