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第10课春秋战国的科技和文艺主备人备课时间周星期第10课时备课组长签名教研组长签名教学内容春秋战国的科技和文艺个性化备课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春秋战国时期我国的文艺和科技成就: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伟大的诗人屈原及其作品《离骚》、著名的水利工程——都江堰、中医和编钟。2.通过《诗经》和《离骚》的学习,使学生初步了解诗和历史的关系,培养认识和学习历史的能力;通过讨论分析屈原为什么是我国古代的伟大诗人,培养学生评价分析历史人物的能力过程与方法1.通过举例分析《诗经——国风》的作品,归纳诗经的特点。2.通过分析《离骚》,了解其创作的背景。3.通过讲述屈原、李冰和扁鹊等人的故事,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学习三位人物爱国忧民的高尚品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教学重点1.春秋战国时期的文艺成就。2.都江堰的修建及其作用。教学难点文学艺术和春秋战国时期现实社会的关系。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分同学们,我们现在过端午节主要是纪念谁,端午节有哪些纪念方式?为什么要纪念他,他的作品是什么?今天我们就进入我们第10课《春秋战国的科技和文艺》的学习板书:第10课春秋战国的科技和文艺二、【出示目标】1分春秋战国时期我国的文艺和科技成就: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伟大诗人屈原及其作品《离骚》、著名的水利工程——都江堰、中医鼻祖扁鹊和战国编钟。三、【自学自测】(15分)自学指导:请同学们认真自读课本,大字部分细读,小字部分快读,独立完成下列知识填空,并努力记住下列知识,然后交流自学结果。1.基础训练的《提纲挈领》和思维拓展2.默记自测题(学法指导:在讲到都江堰的时候让学生自己看教材的都江堰的设计图,让学生明白一个伟大的工程不是一个人修筑的,而是广大劳动人民勤劳与智慧的结晶。)(学法指导:在讲到屈原的《离骚》在投影仪用幻灯片打出《离骚》全文,让同学们齐读一遍,然后让学生看看你能从中读出什么?)四、【合作探究】(发现一个问题,甚至比解决一个问题还要有价值)(15分钟:讨论5分钟,展示10分钟)1、依据《都江堰示意图》说明都江堰水利工程并没有修建堤坝,却有堤坝所具备的“行水灌田,泄洪平灾”的功效,请你说出它的巧妙之处在什么地方?2、教材P46页的问答题:五、【课堂小结】1分(一)、科技成就:都江堰(二)、文艺成就:1、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2、屈原和《离骚》3、音乐、绘画六、视频播放环节因为这堂课内容比较简单,所以讨论的问题比较少,所以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给同学们放一放关于这一课的视频和图片,进一步加深对本课的知识点的理性认识。七、【当堂检测】(相信自己一定能顺利通过)学法指导:每个选择题最多不超过40秒,材料题2分钟,看哪个小组最先全部做完,直接加小组分,先做完的上黑板展示答案,如果全对再加小组分.总时间大概12-15分钟)必做题:基础训练1-8,迁移提升1-6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