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枣庄第四十二中学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4课冷战中的对峙教案鲁教版一、本课教材地位分析:本课上接二战后美国经济、军事、政治实力的加强和资本主义霸主地位的确立;下承苏联的解体和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特别是霸权主义不断威胁世界和平与安全。因而本课有重要地位和教育意义。二、课程标准知道杜鲁门主义、“北约”与“华约”,了解美苏“冷战”对峙局面的形成。三、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冷战”政策,包括二战后美国经济、军事、政治实力的加强和资本主义霸主地位的确立;“杜鲁门主义”出台及其影响;马歇尔计划的实施和实质;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成立。学生还应掌握50年代中期至70年代末的美苏争霸的典型事件:60年代古巴导弹危机,70年代中期美国陷入侵越的泥潭,1979年苏联入侵阿富汗。概括美国“冷战”政策在政治、经济、军事方面的表现,培养学生归纳历史事物的能力。通过分析美苏争霸的三个阶段及特点,培养学生全面、正确看待历史问题的能力。二战后,美苏从盟友关系转变为敌对关系,随着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和华沙条约组织的形成,双方开始了长达半个世纪的对峙。美国、苏联两国的争霸,不仅影响了世界和平,进而影响到世界的局势。注意对学生进行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的教育。美苏在争霸的过程中互有攻守,两国的国力和彼此关系的变化,影响到双方争霸过程中出现了不同的特点。四、学习重点、难点重点:美国的冷战政策及其表现。难点:50年代至70年代末,美苏争霸经历了三个阶段,双方互有攻守。国家的实力和彼此的关系决定了其对外政策,如何理解这一点是本课的难点。五、教学流程设计说明(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教师:“我们没有永恒的朋友,也没有永恒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二战后,由于意识形态的不同和美国称霸受到苏联的遏制,美苏从战时的同盟关系变成了战后敌对关系。(二)教师引领,合作探究:一、冷战政策教师:要求学生看书第一部分,解决问题:美国为什么要实行冷战政策?什么是冷战政策?(学生小组合作,解决能够完成的问题)学生:归纳回答原因①美国大发战争财,政治、经济、军事实力大增;②美国妄图凭借强大的实力称霸世界;③但是美国的称霸野心遭到了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的遏制;④二战刚刚结束,人们对战争深恶痛绝,和平成为时代的潮流,美国不敢贸然发动战争。归纳冷战政策的含义:美国带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了除武装进攻之外一切手段的敌对行为,以“遏制”共产主义。教师:指出冷战政策的本质是“遏制”共产主义和干涉别国内政。那么冷战政策开始的标志是什么呢?(学生回答)展示:1946年3月,丘吉尔的“铁幕演说”是美苏冷战的信号,他说:“从波罗的海的什切青到亚得里亚海的的里雅斯特,一幅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已经降落下来……”。展示: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谋求世界霸权的指导方针与扩张计划。1947年3月12日,美国总统H.S.杜鲁门在致国会的关于援助希腊和土耳其的咨文中,提出以“遏制共产主义”作为国家政治意识形态和对外政策的指导思想。后这一指导思想被称之为杜鲁门主义。咨文阐明援助希腊、土耳其的直接原因,是美国要接替英国,填补东地中海的真空;并指出任何国家的人民革命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都“危害着国际和平的基础和美国的安全”。宣称世界已分为两个敌对的营垒,一边是“极权政体”,一边是“自由国家”,每个国家都面临着两种不同生活方式的抉择;因而宣布“美国的政策必须是支持那些正在抵抗武装的少数人或外来压力的征服企图的自由民族”,即美国要承担“自由世界”守护神的使命,充当世界宪兵的角色。杜鲁门还认为如果丧失希腊,就会立刻危及土耳其和整个中东,“影响不仅远及东方,而且远及西方”。教师: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是美国对外政策的转折点,它公开打出了反共、反苏的旗号,标志着美苏战时同盟关系正式破裂、美苏之间冷战的开始。教师:美国的冷战政策在经济上的表现是什么?(学生回答)教师:“杜鲁门主义”出台后,美国在经济方面推行援助西欧的“马歇尔计说明:学生对于二战中美苏的合作已有了解,战后的国际形势能够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