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枣庄市第四十二中学七年级地理《天气》教案新人教版【课标要求】1.正确理解和运用“天气”的概念;2.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3.用实例说明人类活动对空气质量的影响。【教学目标】1.说出什么是天气,并明确其特点。2.根据相关资料和生活体验,说出天气对生产、生活的影响。3.观察“卫星云图”,知道图中不同颜色的含义。4.读“常用的天气符号”图,识别常1H=j天气符号;读“风向与风级”图,了解风向和风级的表示方法。5.借助“我国部分城市天气预报”图,学会阅读简单的天气图,并能模拟播报天气预报。6.阅读“全国主要城市空气质量日报”图及“空气污染指数、空气质量级别与人体健康关系对照”表,了解空气质量对人类的影响,并用实例说明人类活动对空气质量的影响。【重点】1.天气的概念及特点。2.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3.空气污染指数、空气质量级别与人体健康的关系。【难点】保护环境的意识的形成。【教学模式】“三段式”教学。【教学方法】启发诱导教学、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读图思考、讲练结合。【教具准备】地图册、地理填充图册、多媒体【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提问:1.谁看过三国演义?2.谁能讲讲诸葛亮是怎样的一个人?举例回答根据学生回答补充,诸葛亮不只是聪明,他还懂得很多地理知识,知道天气的变化,会利用天气安排军事活动,所以才敢借“借”东风,“草船借箭”,拿自己的性命立军令状。同学们都看了“助学”第65页的“火烧葫芦谷”,但“火烧葫芦谷”,是他的败笔,说明他没考虑周全,没考虑到地理要素可能会产生的地理现象。这也是他最大遗憾之一。我们现在的生活,受天气的影响也很大,今天我们来学习(板书)看过的学生回答一个学生回答,例子:草船借箭,借东风,火烧葫芦谷等以故事导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讲授新课衔接过渡第四章天气与气候第一节天气天气与生活指导学生自学今天艳阳高照,同学们今天早上骑车来上学,带没带手套?中午回家带不带呢?为什么?提问:1.天气2.怎样描述天气3.特点补充小结:天气是短时的多变的,同一地区不同时刻天气不同;同一时刻不同的地方,天气也会有所差别。天气状况很多,除了阴晴、风雨、冷热外,雪、雹、霜、露、雾等也是。提问:你比较关心哪些天气状况?为什么?指导学生读第57页的活动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小结:不同的天气对人们的生活和生产影不同,一方面,人类可以利用有利的天气,为自己服务;风力发电;小船拉上帆,借助风力,行的更快;麦收时,农民晒麦子,扬场,利用晴天和微风,来为自己服务。看大屏幕,自主学习(5-8)分钟读课本第56-61页以助学为纲,完成助学的学案同位互查助学案学生齐答:带了回答有两种答案:带;不带早上冷;中午热天气早晚不同思考,个别回答1.天气是指一个地方短时间内的大气状况,它是多变的。2.人们经常用阴晴、风雨、冷热等来描述某个地方的灭气状况。3.短时的、多变的合作探究同位合作明确:对人们的生活有影响,快速阅读第57页“思考”内容。并回答1.2.两题明确:夏季多雨,出行注意安全。冬季多风雪,注意保暖和交通安全以学生的生活体验来展开教学,学生对“天气”的理解更容易一些,便于天气的教学,更加深了学生对“天气”对生活影响的理解。利用图片或录像来展示问题过渡,让学生产生好奇心,激发学生解决展示图片怎样避免呢?对,看天气预报,提前知道天气的变化,我们及时预防灾害性天气,避免减少损失。板书看图是天气指导学生读教材P58-59页讲述:人类经过长期的观察,发现在天气变化前夕,某些动物有特定的反应,如:雷雨前燕子低飞,蚂蚁搬家等。天空云状以及其他方面也会发生变化,例如天气谚语:“天上云勾勾,地上雨淋淋”,“东虹日头西虹雨”等等,助学的第63页也有一些。这大概就算是人类最早的天气预报了。现在我们可以通过哪些渠道获得天气信息?最常用的是看电视。在天气预报节目中,最先看到的是卫星云图。看59页,提问:1.卫星云图的定义及作用。2.在卫星云图上白色表示什么?白色的浓度与降雨的关系怎样?3.常用的天气符号。天气预报中常出现的符号是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