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课鱼我所欲也》学案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听读课文,把握字音、朗读节奏和句子语气,初步感知文意。2、借助注释及工具书,掌握文中1段重点文言字词的含义,翻译重点句子,感知文意。[预习感知]一、查字典,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并把字音批注在书上。苟()得所恶()有所不辟()贤者能勿()丧()耳一箪()食一豆羹()弗()得则死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二、朗读课文,用“/”给下列句子划分朗读节奏。1、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2、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3、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三、熟读课文三遍,借助注释理解课文大意。家长签字:[课堂练习]一、听读课文,掌握字音和句读,用“/”给下列语句划分朗读节奏。1、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2、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3、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二、解释下列加点词。鱼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贤者能勿丧耳三、翻译下面句子。1、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2、生,亦我所欲也,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3、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避患者何不为也?4、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四、阅读理解课文内容。1、文章开头写“鱼”与“熊掌”在文中分别比喻什么?,文章以鱼与熊掌设喻的目的是什么?2、本文中最能概括全篇主旨的句子是哪句?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借助注释及工具书,掌握文中第2段重点文言字词的含义,翻译重点句子,整体感知文意。2、理清论证思路,把握论证方法,品味语言。[课堂练习]一、检查背诵默写,订正第一课时[课后练习]。二、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呼尔而与之、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三、翻译下列句子。1、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2、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3、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四、阅读理解课文,回答下列问题。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本文主要采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试举例分析文章是如何逐层展开论证的?答:2、课文中运用了许多两两相对的句子,它们的句式相同,意思相近或相反,试找出两个这样的句子,说说这样写的好处。19《鱼我所欲也》第一课时一、解释下列多义词。1、苟:(1)苟富贵,勿相忘(2)故不为苟得也2、使:(1)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2)逢入京使(3)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3、故:(1)故不为苟得也(2)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3)广故数言欲亡(4)楚王问其故4、是:(1)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2)非独贤者有是心也(3)不知木兰是女郎5、凡:(1)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2)凡三往6、恶:(1)死亦我所恶(2)恶能无纪7、于:(1)所欲有甚于生者(2)万钟于我何加焉(3)困于心二、理解性默写和积累运用。1、《鱼我所欲也》中出现的成语有:、;由此我们可联想到与本文观点相关的孟子曾说过的三句话:,,。2、本文孟子用“”来表现他的人生追求(选择)。文天祥《过零丁洋》中体现这种追求的诗句是:“,”。请写出历史上在人生中有正确选择的人。三、理解背诵课文第一段,默写并订正改错。订正改错结果:全对();错字,并改错。()家长签字:第二课时一、巩固训练1、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故患有所不辟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2、解释下列词的古今义。(1)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古:今:(2)一豆羹古:今:(3)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古:今:(4)是亦不可以已乎古:今:3、解释下列多义词。(1)与: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呼尔而与之(2)而: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蹴尔而与之(3)为: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