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地图环节教学内容二次备课教学随记教学过程一、认定目标,独立自学比例尺(1)概念:表示__________比__________缩小的程度。(2)公式:比例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3)表示形式__________,如1:4000或1/40000__________,如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80千米方向(1)经纬网地图:经线指示________方向,纬线指示________方向(2)有指向标的地图:指向标一般指向_________(3)一般地图:面向地图,用上____下_____左_____右_____3.图例:地图的语言,包括各种________符号和它们的________说明,地理________和________。二、小组讨论,互助落实三、课堂讨论,质疑解疑1.读图,回答下列问题。甲乙两地的海拔高度:甲米;乙米,甲乙两地的相对高度是米2.读“等高线图”,回答问题:⑴填出图中字母所表示的地形部位名称C__________D__________E________⑵在这幅图中,最高点的海拔至少在_______米以上。⑶图中A处位于B处的___________方向。⑷如果要从A、B两处爬山,则选择从_____处爬山要容易些。四、回扣目标,训练巩固1.某盆地底部比海拔768米的山峰低900米,二者的相对高度是()A.-132米B.1668米C.132米D.900米2.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绿色的地区表示的地形类型一般是()A.山地B.丘陵C.平原D.高原3.某人的左右两侧是山顶,前边后边是沟谷,则他位于((手写)(手写)040千米)A.山谷B.鞍部C.山脊D.盆地底部五、拓展延伸,反思升华4.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⑴写出字母所代表的地形部位名称:A.______C.______E.______F.______⑵从A到B,山体的走向是____,A、B山顶的相对高度为____米。⑶从C到B与从D到A登山,较容易的是____________。⑷A、B两点间的直线距离是_____米同学生一起回顾重要的知识点和易错的题目。说明:教学过程包括预习内容与指导、展示交流、点拨升华、作业反馈等内容。板书设计(建议手写)反思与重建(手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