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枣庄第四十二中学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5课外交事业的发展教案鲁教版一、本课教材地位分析:《外交事业的发展》是第五单元第三课内容它包含了以下重点内容即尼克松访华、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和亚太经合组织上海会议。本课承接上一课的内容,主要讲述的是70年代以来,我国外交事业的重大发展。它概述了新中国的外交成就,为中华民族赢得了尊严和国际上尊重。它有利于培养学生民族自豪感,增强爱国意识。二、课程标准①讲述我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和中美建交等史实。②以我国参与“亚太经合组织”的活动等史实为例,说明我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的作用。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20世纪70年代中美关系的背景和出现转机的原因,并说出中美关系改善过程中的三件大事。(2)掌握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和中日建交的时间。(3)掌握上海APEC会议的时间、主题、意义等。(4)通过了解新中国外交事业的成就使学生认识到我国综合国力的提高及新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重要作用。(5)列举和分析70年代中国对外关系的重大发展的史实,培养学生概括问题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1)安排学生课前搜集有关资料。(2)课上播放录像资料,自我展示等形式,让学生感受到中国国际地位在不断提高。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70年代中国对外关系重大发展的史实表明从50年代美国孤立遏制中国所形成的外交僵局被打破,我国外交出现了新局面。(2)新时期中国外交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在国际舞台上,中国正为世界和平与发展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四、学习重点、难点重点:(1)尼克松访华和《中美联合公报》的发表,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2)中国在联合国合法权利的恢复;(3)中国承办亚太经合组织会议。难点:(1)中美关系在70年代出现转机的原因;(2)我国外交事业之所以取得辉煌成就的原因。五、教学流程设计说明(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多媒体播放: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表决现场录像。教师: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加强了我国同世界各地、各国的经贸联系,为我国的对外开放扩展了新的空间。也证明了我国的对外开放事业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新中国的成立,一扫过去百年“屈辱外交”的历史。建国后至五十年代中期我国代表团出席了日内瓦会议、万隆会议等重大国际活动,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新中国以崭新的面貌和独立的姿态登上了国际舞台。从此以后,外交事业又是如何前行的呢?我们一起步入外交事业发展的殿堂。板书课题:第16课外交事业的发展说明:观看录像并结合课本84页阅读卡,明确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重要意义和外交事业的良好发展。说明:让学生阅读了解体会中美关系是如何融化坚冰走向正常化的,以及实现正常化的原因、重要意义。说明:此环节要求学生加深理解:中美关系实现正常化;同时也锻炼了归纳总结能力与表达能力。培养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善于从史料中获取有效信息,探寻答案。(二)教师引领,合作探究:教师:在中国外交事业发展的历程中,20世纪70年代可谓好戏连台,其中,对中国乃至世界影响深远的事件是“中美关系正常化”。板书:一、中美关系正常化提问:哪位同学能说说新中国成立初期20年的中美关系?归纳: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对中国在军事上实行威胁,政治上进行孤立,经济上加以封锁,中美敌对状态长达二十多年。展示:材料一:1.《毛泽东会见基辛格》2.《毛泽东会见尼克松》材料二:1954年的日内瓦国际会议中,美国国务卿下令,美国外交官员不能在公开场合与周恩来总理握手。看一段影音资料:“尼克松走下舷梯”,这是1972年2月的一个历史瞬间,请同学们想一想,从杜勒斯拒绝与周恩来握手,到尼克松主动与周恩来握手,这仅仅是礼貌问题吗?材料三:美国总统尼克松在一份对外报告中说:“如果没有(中国)这个拥有七亿多人民的国家出力,要建立稳定和持久的国际秩序是不可设想的。”材料四:中国对美国改善中美关系的表示,做出积极的反应。1971年4月,毛泽东亲自批准中国乒乓球队邀请美国乒乓球队正式访问中国。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个美国代表团访问中国。“以小球推动大球”的“乒乓外交”轰动了世界。引出问题:70年代以来,中美关系的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