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生物的生活环境学习目标重点1.生物圈的范围及其为生物生存所提供的基本条件。2.不同栖息地的特征。难点影响栖息地种类不同的环境因素。课前预习(完成时间10分钟)一、预习要求先通读教材,勾画出生物圈、栖息地的概念,生物圈的范围和生物圈具备的生物生存的基本条件,以及影响栖息地种类不同的环境因素,尝试绘制本节的知识网络,如有疑问,请将问题记录在学习疑问列表中。二、初绘知识网络三、学习疑问或拟探究问题列表————————————————————————————————————————————————————————————————————————————————————————————————————课堂探究探究知识一生物圈地球的平均直径约为12742千米,包括岩石圈、水圈和大气圈。岩石圈是指地球表面主要由各种岩石组成的一层,厚度约为60~120千米;水圈是地球上所有水的总称,包括地表水和地下水;大气圈是包围地球的整个空气层的总称,是地球的最外一圈,厚度约为1000千米。问题1:参考P6图1.1-3,讨论什么是生物圈?生物圈包括哪些范围?问题2:目前,除地球外尚未发现外星生命,为什么生物圈适合生物的生存?效果检测1.生物圈包括()A.岩石圈、水圈和大气圈B.岩石圈以上、整个水圈、大气圈以下C.岩石圈上层、整个水圈、大气圈下层D.岩石圈的上层、整个水圈、大气圈2.生物生存需要的基本条件是()①阳光②空气③水分④营养物质⑤适宜的温度⑥一定的生存空间⑦土壤A.②③④⑤⑦B.①②③④⑥⑦C.①②④⑤⑥⑦D.①②③④⑤⑥3.收看新闻联播时,首先看到转动的地球呈现绿、白、蓝三种色彩,它们分别是生物圈的()A.岩石圈、大气圈、水圈B.大气圈、岩石圈、水圈C.岩石圈、水圈、大气圈D.水圈、大气圈、岩石圈探究知识二栖息地问题1:什么是栖息地?问题2:阅读P7资料,分析孔雀和野大豆栖息地的环境条件。由此可知,不同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环境因素,决定了各种栖息地有不同的特征。在不同的栖息地,生活着不同的__________。问题3:如果栖息地遭到较大破坏,会对生物造成什么影响?因此,生物的生存受到威胁的关键素是________________。而导致生物各种栖息地丧失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效果检测1.目前各种生物栖息地遭到破坏的主要原因是()A.人口数量剧增B.生物种类剧增C.温度效应加剧D.自然灾害频繁2.决定各种栖息地不同特征的是()A.土壤类型B.温度C.湿度D.以上三项均是本课知识网络定义:地球上_______的圈层范围:__________、整个水圈和___________生物生存的基本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定义:在生物圈内,我们把______________称为栖息地类型:林地、草地、沙滩、淡水溪涧等形成因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威胁生物生存的主要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当堂自测1.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不同的土壤类型、温度、湿度等环境因素决定了各种栖息地的特征B.影响生物生存的关键因素是栖息地的破坏和丧失C.自然灾害是破坏生物栖息地的主要因素D.在不同的栖息地,生活的生物类群是不同的2.从19世纪开始,地球上几乎每年都有一种鸟类或哺乳动物灭绝。造成动物濒临灭绝的主要原因是()A.自然灾害B.天敌增多C.动物疾病D.人类活动的破坏3.绝大多数生物生活在陆地上和海洋表面以下各约()厚的范围内。A.10千米B.1000米C.100米D.10米4.不借助任何工具,可以生活在生物圈各个圈层的生物是()A.细菌B.鱼类C.鸟类D.人类5.近年来,沙尘暴仍然频繁在我国北方发生,严重干扰和危害了人们正常的生产和生活。引起沙尘暴的主要原因是()破坏了生态平衡。A.人类盲目地开发森林和草原B.北方地区降水量低,常年干旱C.环境污染导致植被大量死亡D.野生动物的种类和数量锐减6.下列现象中,不是主要由人类活动引起的是()A.酸雨B.竹子开花C.温室效应D.水土流失7.对于生物的生存来说,不是它生长的基本条件的是()A.空间B.温度C.营养D.时间本课自我评定☆☆☆☆☆生物圈栖息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