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枣庄市第四十二中学七年级地理《第二节复杂的自然环境》教案【课型】新授课【课标要求】运用地图等资料,归纳某大洲地形、气候、水系的特点,简要分析其相互关系。【教学目标】1.利用亚洲气候分布图和有关资料归纳总结亚洲气候特征。(重点)2.利用亚洲地形图、亚洲主要河流分布图和有关资料归纳亚洲河流特征。(重点)3.简述地形、气候、河流之间的相互关系。(重点)【教学模式】“自主、探究、反馈”三段式。【教学方法】观察法、小组讨论法、启发诱导法、以图导读。【教具准备】多媒体、《助学》、《地图册》、《填充图册》、板图。【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创设导入新课展示亚洲山水图片,播放歌曲《亚洲雄风》我们来学习自然环境的第二部分内容展示目标指导自主学习(5分钟)观看图片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以《助学》为纲,自主学习课本,完成学案,同位互查。气候探究1.气候类型复杂多样,大陆性强。教师巡视指导学生观察图6-2-6,完成读图题和助学学案:并引导学生注意分析气候类型、特点的气候成因提示:分析某地气候应从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地势特。点等方面来分析。2.季风气候显著;随着季节的改变而风向相反的风,叫季风。指导学生读教材P10图6-2-7和《助学》学案,分析:季风气候的成因、风的源地、风向、风的性读图思考,明确:(1)亚洲的气候类型与分布没有的气候是:热带草原气候温带海洋气候(2)季风气候包括三种,热带季风气候分布在南亚的印度半岛和中南半岛,温带季风和亚热带季风分布在东部。(3)中西部为温带大陆性气候。成因:跨热、温、寒三个温度带;亚洲陆地面积广大,各地距海远近不同;亚洲地形多样,地势起伏;通过阅读课本彩图、对照黑白图,便于学识别和练习,使用地图的基本方法,培养独立从地理图像中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及利用地图说明地理问题的能力。质;哈尔滨、广州和孟买的气候特点,三种季风气候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及对农业的影响提示:1月代表冬季,7月代表夏季;注意热带季风的风向和亚热带、温带季风的风向的不同合作探究:针对季风气候出现的旱涝灾害,应该怎样解决?亚洲冬季风向亚洲夏季风向读图6-2-7,明确:(1)亚洲位于亚欧大陆东部,东南分别濒临太平洋和印度洋.海陆热力差异大,使亚洲东部和南部海陆交界处成为世界上最典型的季风气候区。(2)亚洲冬季吹偏北风,风从陆地吹来,降水较少;夏季吹偏南风,风从海洋吹来,降水较多。(3)哈尔滨:温带季风气候,冬季寒冷,温差大,降水较少;广州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冬季温暖,温差小,降水较多;孟买为热带气候,全年炎热,降水多。(4)亚洲东部,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风来自太平洋的东南风,冬季风是西北风;亚洲南部夏季吹印度洋的西南风,冬季吹东北风。(5)季风气候的共同点是雨热同期。非常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但夏季风的强弱容易酿成旱涝气象灾害;夏季风强的年份。从海洋带来的水汽多,降水多,容易形成洪涝灾害;夏季风弱的年份,从海洋带来的水汽少,降水骤减,容易形成旱灾。前后为四人讨论,归纳总结,推代表发言明确:修水库和排灌设施这样安排学习过程,是让学生学会归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问题探究的设计是让学生注意学会处理生活中的问题的方法;学校所在地为温带季风气候,旱涝灾害频发,水库和排灌设施都大量存在,要让学生明确其作用。小结亚洲气候:气候复杂多样,温带大陆性气候分布最广;季风气候显著:自南向北分布的气候类型:热带季风、亚热带季风和温带季风三种气候类型对生产、生活的影响:有利方面:季风气候雨热同期的特点,利于农作物的生长,促进农业的的发展不利方面:季风区旱涝灾害频繁频繁发生,不利于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学以致用指导学生读教材P11和图6-2-8“非洲主要气候类型及分布”完成活动同位合作,在学生观察发现后,教师选小组进行展示,在学生展示后,教师结合板画,进行小结。明确:1.气候类型及分布规律的分布2.根据大屏幕的地形图,分析与亚洲气候有何不同非洲的气候类型,以赤道为轴南北对称分布;气候类型相对亚洲较单一。(原因是:赤道穿过分洲中部,南北回归线穿过其南北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