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山东省枣庄第四十二中学七年级历史上册《第20课 北方民族大融合》教案 新人教版VIP免费

山东省枣庄第四十二中学七年级历史上册《第20课 北方民族大融合》教案 新人教版_第1页
1/3
山东省枣庄第四十二中学七年级历史上册《第20课 北方民族大融合》教案 新人教版_第2页
2/3
山东省枣庄第四十二中学七年级历史上册《第20课 北方民族大融合》教案 新人教版_第3页
3/3
第四单元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第20课北方民族大融合教学流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教师:上节课讲南方在六朝时期,由于人口大量的南迁,促进了南方经济的发展。而处于同一时期的北方又是一种什么状况呢?下面学习第17课北方民族大融合。(二)教师引导,自学探究教师:4世纪后期,占据鄂尔多斯大草原的鲜卑族的强大的一支建立了北魏政权,他们依靠骁勇善战的骑兵部队,长驱直入中原,迅速吞并北方地区的几个割据政权,统一了黄河流域。请问:①这是东汉以后黄河流域的第几次统一?②第一次统一黄河流域的是谁?教师:新一任魏主北魏孝文帝拓拔宏与前秦皇帝苻坚一样有着雄心壮志,希望通过自己的实力逐鹿中原。为了实现这一愿望他都采取了哪些措施?一、北方的统一和民族的融合淝水之战后,前秦的统治瓦解,北方地区重新陷入割据混战的状态。而结束北方混战局面的是内迁少数民族中鲜卑族的一支。他们强大起来以后,建议了北魏。教师:①鲜卑族是一个什么样的民族?他们是如何统一黄河流域的?②北魏统一黄河流域的时间是哪年?③黄河流域的各族人民长期生活在一起,他们在哪些方面相互影响,促进了民族的融合?④你怎样理解民族融合?二、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教师:(1)北魏孝文帝为什么要迁都洛阳?(平城自然条件比较寒冷干旱,其恶劣的气候环境难以适应经济的发展,偏北的地理位置不利于北魏对整个中原地区的统治,且北方少数民族很容易对平城形成威胁。而洛阳是表现中国文化传统优越性的地方。可见孝文帝迁都与其倾慕汉族文化及想通过迁都来达到统一全国的目的有关。)(2)文帝的迁都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他遇到的阻力也不小。孝文帝遇到了哪些阻力?他巧妙地采取了什么措施而达到了迁都的目的呢?(3)迁都洛阳有什么积极意义?(孝文帝把都城迁到洛阳后,洛阳迅速发展成为一座宏伟壮丽的城市;洛阳的人中达到五十万左右;城中有很大市场,汇集了四方的商人。)三、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教师:(1)孝文帝为什么进行改革?(北方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相互学习,逐渐融合在一起,成为以农业为主的民族,民族融合是一种必然的趋势,在这种趋势下,孝文帝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为了控制全国人民,在政治、经济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改革。)(2)在孝文帝改革内容中,你认为哪一项对民族融合最有影响力?而哪些政策可能会使属于他们自己的文化消失?为什么?(①语言:说汉话。②姓氏:改汉姓。)(3)自孝文帝以后,北魏皇帝死后谥号多采用“孝”字,如“孝武帝”、“孝明帝”等。结合我们学过的课文想一想,这是为什么?教师:改革的作用(孝文帝改革加速了北方少数民族的汉化,促进了北方民族的大融合,有利于我国南北方的统一。)(三)课堂小结,提炼升华教师:孝文帝改革加速了北方少数民族的汉化,促进了北方民族的大融合,有利于我国南北方的统一,你怎样评价改革家孝文帝?板书设计:20北方民族大融合北方的统一和民族的融合时间影响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目的意义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改革措施:1、2、3、4、5、6、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山东省枣庄第四十二中学七年级历史上册《第20课 北方民族大融合》教案 新人教版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