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邹忌讽齐王纳谏一、自学导航㈠学习目标1.反复诵读并背诵文章;2.理解和掌握文中重点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3.欣赏邹忌的讽谏艺术,理解讽喻说理的特点;4.认识除蔽纳谏的积极作用和在今天的借鉴意义。㈡学习方法诵读法、自主(合作)探究法、圈点勾画法二、自主学习1、借助工具书,结合注释及文本,了解相关文学常识,自主解决生字词读音。2、阅读课下注释,将重要的字词释义做勾画积累。3、尝试译课文,在文中标注自己的疑难。4、再读课文,边读边勾画、圈点,认真思考“自主训练”中关于“文本理解”的练习题。三、自主训练(一)基础达标1、邹忌,战国时齐国人。讽指的是下对上用委婉曲折的言辞进行规劝。《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史书。2、给下列加点字词注音。纳谏(jiàn)昳丽(yì)蔽(bì)谤讥(bàng)3、解释下列多义词的不同意义。(1)我孰与徐公美:代词,谁,哪一个。孰视之:通“熟”,仔细。(2)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认为……美。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漂亮,好看。(3)朝服衣冠,窥镜:早晨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朝拜(4)时时而间进:间或,偶尔。又何间焉:参与中间力拉崩倒之声。两者之间。(5)于皆以美于徐公:比皆朝于齐:到战胜于朝廷:在4、写出下列加点字的古义和今义。(1)邹忌讽齐王纳谏古义:劝谏今义:讽刺(2)邹忌修八尺有余古义:身高今义:修理(3)朝服衣冠古义:穿今义:服装(4)今齐地方千里古义:方圆今义:地方(5)闻寡人之耳者古义:使……听到今义:听5、.指出下列加点字的活用现象,并解释其含义。(1)朝服衣冠。服:名作动,穿(2)吾妻之美我者。美:形容词作动词,认为……美。6、重点翻译下列句子。(1)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2)徐公何能及君也?(3)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知。(4)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5)忌不自信。(6)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二)文本理解1、邹忌是由一件家庭琐事联想到国家政事的。这件家庭琐事是什么?邹忌向他的妻、妾、客提出自己与徐公谁美的问题。2、请在原文中用“——”勾画邹忌三次提问的句子,并揣摩他提问时的心理;用“~”勾画三人的不同回答,并揣摩他们各自的心理活动。3、邹忌比美,妻、妾、客为何不能直言?请在原文中勾画批注。4、邹忌怎样想到入朝见威王呢?暮寝思之,不仅想到自己在小家庭中受蒙蔽,更联想到齐王拥地方千里,受蒙蔽的可能性不就更大吗?四、自主(合作)探究1、邹忌讽齐王的起因是什么?2、邹忌是如何讽谏齐王的?邹忌向他的妻、妾与客提出自己与徐公谁美的问题的家庭故事。用自己亲身经历的生活小事来讲道理,现身说法,是用一段具体的家庭琐事为譬喻来阐明“纳谏”的必要性和迫切性。3、邹忌讽谏的效果如何(请从原文中勾画答案)?他为何能取得这样的效果?(从邹忌和齐威王两方面考虑。)邹忌先以自家故事引起齐王兴趣,然后再以小比大,以家比国。他劝说齐王没有像一般人那样正面讲道理,而是用一段具体的家庭琐事来阐明“纳谏”的必要性和迫切性,避免了直接批评、触犯龙颜引起的杀身之祸,贴切自然,入情入理,使“王之蔽甚矣”的结论水到渠成,结果齐威王心悦诚服,欣然接受。4、邹忌的劝谏技巧对我们今天的人际交往有什么启示?谈谈你的感受。五、拓展延伸通过邹忌比美,设喻讽谏,使齐国走向了强盛的故事,我们能够从中吸取哪些教益?试从讽谏者(下级)、纳谏者(上级)和普通人(自身)这三个角度进行分析。(1)作为下级:(2)作为上级:(3)作为普通人:六、自主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