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枣庄第四十二中学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6课世界经济的“全球化”教案鲁教版一、本课教材地位分析:在学习完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的趋势的内容后,我们知道在新的世界格局的形成过程中,经济实力越来越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因而各国都在致力于发展经济。经济全球化是各国发展经济,力争有利国际地位的结果;进一步明确了政治格局的多极化与经济全球化的关系。而经济全球化的根本动力又是第三次科技革命。因而本课处于承上启下的作用。二、课程标准初步理解世界贸易组织的宗旨和作用。三、教学目标: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出现的主要原因;掌握经济全球化趋势发展的具体表现及经济全球化的影响。通过引导学生分析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全面、正确地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出现是当代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和必然结果。使学生增强面向世界,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信念与责任感。四、学习重点、难点重点: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具体表现和影响。难点: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影响。五、教学流程设计说明(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教师:引导学生看前言插图“海尔大厦”及前言小字部分。思考:海尔集团的发展体现了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什么趋势?(学生回答)(二)教师引领,合作探究:一、经济的全球化趋势教师:请用你的理解来解释本目的标题。(学生回答)教师:指出经济全球化趋势是指随着世界性经济交往的日益增多,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高新科技的推动下,世界经济的迅速发展,各国各地区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密切,从总体上看,世界经济正在逐渐形成一个整体,这种现象被称为“经济全球化趋势”。思考:为什么会出现世界经济全球化?教师:明确经济全球化趋势形成的原因和条件。第一,二战后,第三次科技革命首先在西方发达国家促进了生产力的空前提高和生产社会化的迅速发展,客观上要求在经济上打破国界和地域限制,扩大市场,发展大市场经济。第二,二战后出现的民族独立国家,也通过“南南合作”和“南北对话”,积极寻求国际合作,争取实现维护民族经济主权与发展民族经济的双重目的。第三,20世纪八九十年代,国际形势趋于缓和,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的发展趋势。第四,科学技术特别是交通运输和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大大缩短了世界各地的时间和空间距离,为全球范围的经济活动提供了便利条件。教师:引导学生分析,经济的全球化趋势形成的根本动力是什么?并指出其是“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动的结果。再要求学生说出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具体表现有哪些?(学生回答)思考:谈谈经济全球化对你日常生活的影响。展示:美国宝洁公司产品充斥中国市场。美国宝洁公司是世界500强企业和全球最大的日用消费品公司。其在亚洲最大生产基地将在我国江苏太仓落户。据了解,宝洁太仓厂的建设是宝洁公司计划至2015年在中国增加投入10亿美元计划的重要一步,该厂将作为日用消费品高端制造和物流基地。教师:进一步指出这些跨国公司,它不仅跨国、而且跨集团,力图在全球范围开展业务。它们控制着国际直接投资的90%,世界生产的40%,出口总额的2/3和技术转让的1/3。展示:中国进入世界500强的跨国公司:中国石化、国家电网、中国石油天然气、中国人寿、中国移动通信、中国工商银行、中国电信、中化集团、宝钢集团、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南方电网、中国银行、和记黄埔、鸿海精密、中国农业银行、中油公司、中粮集团、一汽集团教师:各国纷纷发展跨国公司,说明了什么?(学生回答)展示:材料一:一些跨国公司生产(销售)情况表大众公司汽车的部件来自四大洲的20多个国家西门子公司5万多个产品的部件来自130多个国家雀巢公司所属分公司遍及五大洲50多个国家,有8500多种产品在100多个国家销售说明: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交流并展示学习情况。说明:要求学生说出身边的跨国公司。教师可以在交流中拓展思维,多举例:从衣、食、行、通讯工具、日用产品等方面。还可以利用多媒体多展示。说明:中国跨国公司波音公司有一架客机所需的450万个零部件来自海外1500家大企业和1.5万家中小...